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一个能适应未来变化、具有敏捷性与柔性、有利于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支持扩展企业业务协同与企业集成、支持可扩展的信息系统成功建设的制造企业模型是实现网络化制造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化制造的需求,提出了面向网络化制造的敏捷企业基本框架与模型结构,将子整体(Holon)与整体结构(Holarchy)的概念、智能代理(Agent)技术、模型本体论方法、对象建模方法与企业组件建模方法运用于面向网络化制造的敏捷企业建模,开发了基于UML的敏捷企业本体论与项目制造敏捷企业参考模型。具体内容如下: 1.结合我国国情及两个典型企业的具体情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给出了网络化制造的体系结构框架,提出了网络化制造的敏捷性体系与敏捷企业的管理理念,分析网络化制造的需求,概括了面向网络化制造的敏捷企业的关键特征。扩展了面向网络化制造的敏捷企业SWOT战略分析方法,基于典型企业的分析提出了敏捷企业战略实施原则。 2.运用一般企业结构体系与方法论,建立面向网络化制造的敏捷企业基本框架;提出了企业通过大规模配置虚拟企业而获得敏捷性的三种可行模式:虚拟企业驱动价值链、基于虚拟产业群配置虚拟企业、项目驱动虚拟企业。针对典型企业的现状,结合世界级企业的经验,讨论了专业化虚拟企业驱动的大型敏捷企业的模式与建立原则,并指出这一模式应成为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努力的方向。 3.提出了敏捷企业的模型层次结构,对诸模型进行了有重点的讨论。分析了企业协同业务框架与协同模式,讨论了基于多代理的层次型、分布式整体结构(Holarchy)的敏捷企业协同机制。 4.讨论了面向网络化制造的敏捷企业建模中使用的子整体(Holon)与整体结构(Holarchy)的概念、智能代理(Agent)技术、企业本体论方法、UML对象建模与企业组件建模方法。基于典型企业的抽象,将企业组件建模中组件的范围扩展至业务层,定义了企业组件建模中业务组件的互操作抽象机制,提出了业务组件配置规则。 5.集成多种建模方法,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建立了敏捷企业的本体论模型框架,开发了项目制造敏捷企业参考结构,并以此为例说明了敏捷企业过程视图模型、信息视图模型、资源视图模型与组织视图模型的建立过程及其关联。 在典型企业的CIMS工程实施中结合了有关的理论与方法,对整个价值链业务过程的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