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驱动水下机器人三维轨迹跟踪控制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ll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水下机器人在深海矿产资源勘探、海底电缆检查及水下建筑维修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水下机器人进行海底管线巡检作业时,需要按照期望的三维轨迹航行。在深海航行过程中,由于海洋环境的变化以及水下机器人自身的装载状态、速度等发生变化,使得水下机器人的动态及遭受到的环境扰动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此外,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水下机器人都是欠驱动的。而当水下机器人在受限海域进行作业任务时,为了保证安全作业,需要对水下机器人的实际轨迹进行一定的限制。因此,开展水下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研究,设计鲁棒性强且易于工程实现的水下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律,对于水下机器人自主航行系统开发和国产化装备研制,实现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的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应用牛顿—欧拉法建立欠驱动水下机器人五自由度运动数学模型。然后,考虑到欠驱动水下机器人存在未知时变扰动问题,设计非线性干扰观测器来估计外界环境扰动,基于输出重定义方法处理水下机器人欠驱动问题,并结合反步法设计欠驱动水下机器人三维轨迹跟踪控制律,实现欠驱动水下机器人三维轨迹跟踪控制。其次,考虑到欠驱动水下机器人存在动态不确定性和未知时变扰动问题,基于输出重定义方法处理水下机器人欠驱动问题,设计有限时间超螺旋扩张状态观测器实时估计由系统动态不确定和未知时变扰动构成的总扰动,并结合超螺旋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一种有限时间鲁棒控制律,实现欠驱动水下机器人三维轨迹跟踪控制,并保证轨迹跟踪误差有限时间收敛。进一步,考虑到欠驱动水下机器人存在输出受限、动态不确定和未知时变扰动问题,基于输出重定义方法处理水下机器人欠驱动问题,构造一个误差映射函数来解决输出受限问题,设计有限时间超螺旋扩张状态观测器实时估计由系统动态不确定和未知时变扰动构成的总扰动,并结合超螺旋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一种有限时间鲁棒控制律,实现欠驱动水下机器人三维轨迹跟踪控制,并保证轨迹跟踪误差有限时间收敛,且实际轨迹保持在期望的约束范围内。以某欠驱动水下机器人为例,利用MATLAB/Simulink对所设计的欠驱动水下机器人三维轨迹跟踪控制律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欠驱动水下机器人三维轨迹跟踪控制律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背景]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病理生理学上表现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分泌减少,主要以四肢震颤僵硬、起步困难、行动迟缓等作为主要症状,是一种严重危害中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因其无射线危害、成像对比度高,可对人体各器官多角度成像等众多优势,已成为医学诊断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成像手段。同时,动态磁共
动车组在人们的出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高速性和舒适性成为众多旅客的出行选择。动车组的运行离不开相关设备,这些设备的工作状态决定了动车组的运行安全。动车组在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因其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对人体没有电离辐射损伤等优点,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已成为一项常规医学检查方法。但由于MRI在应用中
采用高负荷扩压叶片是目前实现提高航空发动机推重比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高负荷扩压叶片折转角大的特点,气流在叶栅流道内强逆压梯度的作用下极易形成附面层的分离,进而导致
图像的变化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基础问题。变化检测就是分析对比同一场景在不同时刻拍摄的图像,尽可能清晰地描述图像的变化。变化检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在生态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球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普遍呈现延长趋势,这将为养老保障体系带来巨大的长寿风险,而长寿风险却是
20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纳米科技的深入研究,纳米级的元器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纳米成像控制系统作为研究纳米科技的重要工具,其成像深度小,限制了纳米成像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
随着计算机视觉和生物特征认证技术的高速发展,人脸认证技术因其具有唯一性,相对稳定性和可非接触式采集等优势,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在人脸认证技术推
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组学学科,代谢组学提供了整个生命系统的代谢信息。高通量分析检测技术和化学计量学多元分析方法的有机结合是代谢组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变量选择旨在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