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腾飞、工业化、城市化高速推进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对城镇建设用地提出了刚性需求;城市二、三产业的发展,吸引大量农民涌入城镇定居,但限于“户籍制度”,城镇用地增加并没有造成农村宅基地减少,使我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消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在日益拉大,因此,研究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对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的理论基础、规模结构、布局优化模式和保障实施措施进行了研究。为临沂市实现节约、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保证,也为其它地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本文分为七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为绪论,在对研究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本项研究的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回顾,总结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为临沂市城乡建设用地现状评价。首先对临沂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变化、不同层次的城镇和乡村建设用地水平、结构以及用地布局等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临沂市城乡建设用地在规模、利用水平和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章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研究。根据人口决定土地利用的事实,从人口迁移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临沂市未来十几年内人口迁移变化的趋势。分别采用了数学回归方法(线性回归模型和二次方程模型、指数方程模型)和增长率法科学预测了各级城镇及乡村的人口规模,根据城镇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现状用地水平,科学合理的确定了各级城镇和乡村的人均用地标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临沂市各级城镇和乡村的用地规模。通过趋势分析法和部门规划法预测了临沂市独立工矿的用地规模,分析结果显示,未来一段时期内,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人均用地指标降低,使得在城镇化过程中,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变成可能。第四章为临沂市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本章选择了工程地质、地形地貌等若干参评指标对临沂市城乡建设用地进行了适宜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把临沂市城乡建设用地划分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和控制开发区四个区域。第五章为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研究,提出了临沂市城镇建设用地应“强化中心、发展十字型城镇带、建设三个次中心城市、形成一心七轴三圈层”城镇空间体系;乡村建设用地采取“逐步缩减、迁点并地、退优占劣”的整理模式;工矿用地需采用“化零为整、紧凑集中”的优化布局模式。文章最后,探讨了推进土地优化布局实施的措施,提出了通过土地整理、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政策的实施,可以实现在城镇化过程中,基本不占用耕地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