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胆囊癌超声造影征象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4例胆囊占位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筛查,观察造影征象特征,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相比较。采用Philips iU22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机械指数(0.04~0.10)具有脉冲反向谐波成像模式或Acuson Sequoia512彩超诊断仪,探头4C1,频率1.0~4.0MHz,具备对比脉冲序列(Contrast pulse sequencing,CPS)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超声造影剂采用声诺维(SonoVue,Bracco,Italy),为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SF6)冻干粉剂,使用前用5ml生理盐水溶解冻干粉,快速充分振荡成微泡混悬液,常规用量2.4ml于肘静脉快速团注,随即快推5ml生理盐水冲管。造影时选择实时双幅CPS造影模式,全过程用实时动态图像存储技术全程录像,造影结束后回放图像逐帧分析。造影全过程分为3个时相:肝动脉期(注射造影剂后10s-35s),门脉期(注射造影剂后35s-120s);延迟期(注射造影剂120s~360s)。结果(1)胆囊癌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动脉早期快速不均质增强,外形不规则,胆囊壁增厚不规则突起,部分呈断续现象,病灶基底部增宽与胆囊壁相连,动脉中晚期或门脉早期快速廓清,呈“快进快退”表象。胆囊良性隆起性病变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动脉相早期快速均匀增强,外形多规则,胆囊壁无断续现象,病灶基底部较窄或无基底部,门脉相或实质相缓慢廓清,呈“快进慢出”或“快进同出”。胆泥始终无增强。(2)对比胆囊良恶性占位超声造影特征性表象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病理比较超声造影对胆囊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6%(28/29)、99.4%(353/355)、99.2%(381/384),与常规超声相比均有明显提高。结论1.通过造影后对胆囊良恶性病变征象对比观察分析,超声造影可有效提高超声对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为胆囊癌的早期正确诊断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临床价值。2.通过超声造影可以实时动态显示胆囊癌内部微血管的灌注全过程,将胆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基础提高到微血管水平。3.通过超声造影可确定胆囊癌的浸润程度及与周围邻近组织的关系,为胆囊癌手术切除范围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及疗效评估。4.通过实时双幅造影对比成像技术,可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粘稠性泥沙及炎性渗出物及大结石掩盖下的小肿瘤。5.但对部分癌变的病灶及个别变异的良性病变,因其血流填充及廓清方式与恶性肿瘤相重叠,鉴别诊断仍较困难,需要积累病例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