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家庭日常出行的碳排放影响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推广,低碳理念也逐步深入居民生活。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功能单元之一,是城市居民生活的真实空间,也是低碳理念在城市微观层面的延伸对象。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成员共同居住,在日常出行、消费等方面相互影响。因此,基于社区家庭的出行低碳化成为城市低碳交通课题的重要构成。本文从社区家庭出行的角度出发,基于两个出行变量(距离和方式),构建出行碳排放计算模型,通过对家庭属性、社区空间的变量化,研究家庭属性、社区空间与出行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同时以南京三个社区为例,重点分析两种因素对家庭出行行为的影响,试图构架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因素机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社区家庭出行碳减排的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措施。本文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包括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内容,方法与思路。第二章,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综述。对相关基础理论的总结及对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关于城市交通与碳排放、家庭碳排放以及居民交通出行的研究等。第三章,日常出行碳排放理论研究。基于出行方式和出行距离两个基本变量构建碳排放计算模型,探寻影响社区家庭碳排放的家庭属性因素和社区空间因素。其中,家庭属性因素包括家庭人口因素和家庭经济因素,社区空间因素包括社区区位与人口密度、社区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度、社区周边交通设施便捷度。通过将影响因素变量化,与家庭出行碳排放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变量影响的作用路径。第四章,南京社区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实证研究。以南京三个社区为例,对南京社区家庭日常出行变量、家庭属性因素和社区空间因素进行充分的研究,得出社区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受家庭属性因素的影响最大,其次才是社区空间因素,并深入发掘这两类因素对于出行碳排放的作用路径。第五章,日常出行碳减排策略。基于严密的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后,鉴于影响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关键的三个角度七个方面提出减排措施的,包括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制定车辆排放标准、提高公共交通便捷性、塑造零碳排出行环境、增加居民低碳出行意识、增强混合用地和完善配套设施。第六章,结论与讨论。总结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对后期的碳排放研究空间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目前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期企业要创造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符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β(IFN-β)的表达及其对SAH后早期脑损伤的影响,探讨SAH后早期脑损伤的可能发病机制。方
<正>第一板块:与作者相识师:同学们,最近我们读了一本书——《城南旧事》,相信当我们坐拥书香的时候,书里的那些人、那些事一定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当我们阅读一本
现代企业制度非常重视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国网系统内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中,大多采用先进的ERP管理系统——SAP成熟套装软件进行管理,因它有其独特的特点。本文
本刊上期曾撰文对央视的解说"评头论足"了一番,其后有不少读者希望能了解更多的内幕,为此,我们再发此文以满足大家的要求。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作者是一名资深的体育记者,曾
<正>2010年8月,扬子石化公司自主研发的锂电池隔膜用聚丙烯专用料PPH-F02-H成功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经检测,专用料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完全符合质量标准,不仅填补了国内空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必经之路。辽宁省是一个经济大省,装备制造业是其支柱性产业。提高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核心
现如今,随着人们对发展一个智能社会的需求不断增长,大规模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和智能皮肤等技术被广泛应用,怎样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来维持这些设备的自主运行成为了目前最紧迫的问题。传统的设备严重依赖于原电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电池总会耗尽存储的能量,大规模更换电池必定会导致系统成本的增加。为避免这种维护成本问题,环境能量采集技术开始受到研究界的密切关注。自由空间中种类众多、含量巨大的环境能量有着各自无法避
见危不救频发在公共领域、陌生人之间,而熟人之间则很少有发生。这说明见危不救不是单纯的道德问题,而是涉及到心理、伦理和法律的复杂社会问题,旁观者效应、陌生人伦理缺失、法
多联机空调系统在我国建筑中逐渐越来越重要,因为他有着节能、环保、空间占用小和不需要集中机房等优点,在建筑设计当中制定好的方案,不仅能节省材料,控制预算,还能提高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