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内一些研究者开始在中国文化及语言背景下的外语环境中研究语言学习策略。然而,我国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目前已有的研究几乎都是针对英语专业学生总体学习策略的,在分项策略中,研究者们更加关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策略,对听力策略极少涉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中规定,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将从2007年起全面改革,突出加强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测试,加大听力理解部分的题量和比例,增加快速阅读理解测试,增加非选择性试题的比例。听力理解部分所占比例将由原来的20%提高到35%。为此,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策略策略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此项研究旨在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学习策略进行一次初探。此项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数据和信息,对河北经贸大学的144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并运用SPSS12.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1)对学生的学习策略使用频率和特征进行分析;(2)进行相关分析,检测学习策略与英语听力成绩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用多元回归分析来检验各种听力策略对听力成绩的预测能力;(3)用独立样本t检验了解成功学习者与不成功学习者、男生与女生在听力策略使用上是否存在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1)接受调查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策略使用频率不高。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社交/情感策略,其次是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最低的是认知策略。(2)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与听力成绩都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最高的是元认知策略,其次是认知策略,社交/情感策略与英语听力成绩的相关性最低;进入回归模型的因变量只有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都没能进入回归模型。由此再次证明,听力策略对听力成绩有一定的预测力,但预测能力有限。(3)高分组学生和低分组学生在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三个方面的差异都具有统计意义。在社交/情感策略方面的差异最大,其次为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4)男生与女生在听力策略使用上未发现显著差异。
调查结果启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语言学习策略使用频率普遍较低的状况应引起我们英语教师的重视,依据策略的可教性原则,大学英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听力策略方面的培训,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1)加强学生元认知策略的训练,即帮助学生找到症结、设定目标、制订计划,并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估.(2)进行具体的听力方法训练。(3)重视合作与自我凋节方法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