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目前,关于如何降低空气颗粒浓度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植物不仅可以増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加快空气中颗粒物沉降速率,还可以通过叶片截留大气颗粒物,改善空气质量。本研究以中国北方17种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洗脱称重法测定各树种滞尘能力,利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叶片滞尘粒度,扫描电镜观测植物叶表微观结构,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1507);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03021224138); 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Sqj2020011); 山西省面上青年基金项目(201801D221043); 生态环境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专项子课题(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目前,关于如何降低空气颗粒浓度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植物不仅可以増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加快空气中颗粒物沉降速率,还可以通过叶片截留大气颗粒物,改善空气质量。本研究以中国北方17种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洗脱称重法测定各树种滞尘能力,利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叶片滞尘粒度,扫描电镜观测植物叶表微观结构,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Pearson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不同叶片特征对叶片滞尘能力及滞尘粒度组分的影响,探讨不同叶片特征交互作用对叶面滞尘动态变化的影响,阐明不同叶面特征的滞尘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所测试的树种中,滞尘能力最强的树种是冬青卫矛,其次是小叶女贞和皱皮木瓜,最弱的是望春玉兰和菊芋。叶片特征影响植物滞尘能力,单叶面积小且具有绒毛、沟槽、气孔等微结构的叶片比光滑叶片滞尘能力更强。叶片形状对植物滞尘能力的影响最大,倒卵形叶片相较于其他叶片形状更有利于滞尘,且不同叶片特征的交互作用更有利于叶面尘的滞留。(2)植物叶表布有气孔对滞留PM2.5-10有利,叶表面密被柔毛利于PM>10的附着,叶表面沟槽越密集、且沟槽间距在1.73~3.99μm范围内的叶表更容易滞留PM2.5,具有突起的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能力较差。(3)大气降尘和各树种滞尘粒度分布曲线均呈双峰分布,大气降尘粒度分布曲线的主峰分布范围为3.99~79.6μm,各叶片滞尘的主峰分布范围为2.83~56.4μm,但是,大气降尘和叶面尘的粒度分布曲线的次峰均集中在0.45~1.26μm。(4)被测树种叶表滞留PM>10的体积含量最多,其次是PM2.5-10,PM2.5的体积含量明显减少。各树种叶表滞留PM2.5的波动程度最大,其次是PM2.5-10,PM>10的波动程度最小,火炬树叶表滞留PM2.5稳定,望春玉兰叶表滞留PM2.5-10和PM>10稳定。单叶面积大的树种比单叶面积小的树种叶表滞留颗粒物稳定。(5)降雨扰动后,各树种叶表面各组分的滞尘量均明显减少,大颗粒物比细颗粒物更容易从植物叶表脱落。随着降雨强度增加,滞留在大叶片表面的颗粒物比小叶片表面的更易洗脱,并且会进一步促进有绒毛叶片上颗粒物的洗脱,但低强度降雨即可将有沟槽的叶片表面的颗粒物大量洗脱。
其他文献
激光熔覆技术作为金属3D打印技术中最为先进的一种,已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船舶、铁路等领域的修复。因其具有组织致密、耐腐蚀性好、熔覆层-基材结合好、无污染、施工质量可控、适应性强等优点,本研究提出采用激光熔覆技术修复局部损伤钢结构,以实现强度、刚度和结构尺寸最接近于原始结构的修复。但是,目前该技术在土木工程修复领域并未开展深入研究,修复后构件的力学性能尚未有文献报道,同时缺乏对熔覆层力学性
本研究通过盆栽实验,利用来自山西本地土壤筛选的具有促生效果的荧光假单胞菌,配施不同形态氮肥,研究油菜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确定在矿区复垦土壤上发挥肥效的最佳氮素形态,继而将其利用在大田中,探讨荧光假单胞菌配施不同肥料对复垦土壤养分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各处理与CK相比油菜产量、叶绿素、还原糖含量、维生素C、硝酸盐含量均增加,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单施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均可增加油菜产量
煤炭开采造成了地表大面积坍塌,导致土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耕地数量下降、养分匮乏,尤其是土壤有效磷含量。施用有机肥可以快速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然而不同有机肥对土壤磷素含量及其在剖面上的影响是否相同?不同有机肥对矿区复垦土壤磷素淋失风险的影响是否一致?这些问题均是复垦土壤培肥过程中尚不明确的科学问题。为此,本研究通过山西孝义偏城村采煤塌陷定位培肥试验点,采用Wang等提出的磷源系数(Ph
新课程改革更注意培养学生的素养,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发展。语文大单元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如下困惑:(1)45分钟课堂与大单元教学的“相悖”;(2)大单元教学理念与实践的“相悖”“相融”;(3)大单元教学设计与一线教学的“相煎”,需要一线教师给予重视。只有做到大单元教学设计与一线教学的“相煎”,做到两者的反复“研读”“探究”,45分钟语文课堂才能驾轻就熟,才能水到渠成地提升课堂的实效性。
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主动展开语文学习,通过理解性的批注,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让学生及时整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在正确学习观念的引导下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引导,应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大单元教学活动的质量,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当下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分析深度学习基础
山东历史底蕴深厚,拥有着多样的民族民间音乐与民俗文化,而山东民歌作为齐鲁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鲜明的地方艺术特色。扎根于山东本土民间艺术,从中取材民歌来进行创作的钢琴曲,既推动了山东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又为创新音乐本体研究的前进方向指引道路。文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以山东民歌音乐创编的钢琴作品崔世光《山东风俗组曲》与刘庄《钢琴变奏曲》为案例,论证以山东民歌为基础进行改编创作的钢琴作品,能够完美融合
大单元任务成为高中语文“双新”实践的重要教学方式,在育人和创新方面肩负重要使命。以学习任务来整合单元教学,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建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素养导向推进大单元任务下教与学方式的基本路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习任务-任务单元与教学设计-语文学习活动。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大单元或主题内容,结合学生数学个性化发展水平来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它在构建整体化教学、渗透数学个性化与深度学习理论、落地学科教学目标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在分析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构建大单元教学主题”“确立学科教学目标”“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反馈大单元教学评价”四个基本环节梳理了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
大跨度屋盖结构作为一种对风作用十分敏感的建筑类型,处在大气边界层的底层,受到湍流度高、风速变化大的来流风作用,同时屋盖周围的绕流会形成高负压和较强的风压脉动,容易发生较大的抖振问题。因此,大跨度屋盖结构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风荷载的影响。由于此类结构参振模态多、体系复杂,结构设计过程中习惯采用等效静风荷载(ESWL)来进行结构设计。然而,现有方法中,荷载响应相关法(LRC)提供节点荷载,在工程上不便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基于课标、教材的大综合,它通过梳理和整合课程内容,对各个模块进行重新编排,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完整的学习认知结构。传统“单元”教学强调一课一得、多课并讲,存在学生学得零散、单元间衔接不紧等问题。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大单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学习以及持续改进,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