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产业精准扶贫受益机制研究——以宁夏西吉县龙王坝村为例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weizh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而实现脱贫的主要路径还是要依靠产业,各地根据资源禀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来增加农民就业、提高收入,日渐成为脱贫致富的主产业,从而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宁夏作为西部贫困地区,贫困区域与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高度重合,因此,确立了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脱贫思路。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并不等于贫困人口一定受益。因此,本文首先通过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访谈等方法,从宏观视角了解宁夏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而借助乡村旅游的发展了解全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状,总结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分析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把握宁夏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情况;其次,从贫困户的微观视角出发,采用典型调查法,选择西吉县龙王坝村作为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旨在推动建立一个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与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贫困人口的收入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保证贫困户能够稳定、可持续脱贫。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生猪规模养殖日益成为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在缓解城乡居民猪肉日益增长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压力增大、资源约束趋紧、国际竞争加剧、疫病风险持存、市场波动较大、养殖效率低等问题与挑战。针对以上问题与挑战,相关学者研究和现行政策指出我国未来在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过程中,应探索生猪适度规模养殖。生猪“适度养殖规模”是动态值,在不同地区、发展时期及养殖主体之间,应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探索生猪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