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痛性强直痉挛的临床特点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ouwpla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痛性强直痉挛(P TS)的临床特点及PTS对NMOS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确诊的NMOS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2015年IPND修订的NMO SD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电话调查,主要用到的评分量表有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Penn痉挛频率量表(PSFS)、修订的疲劳影响量表5项版本(MFIS-5)、疼痛影响量表(PES)。结果:共纳入94例NMOSD患者,其中29例(30.85%)有PTS表现。NMOSD合并PTS组与无PTS组的人口学及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显示中位脊髓炎ARR(0.50 vs.0.33,P=0.019)、合并颅内病灶百分比(62.07%vs.24.62%,P=0.001)、脊髓受累百分比(100.00%vs.73.85%,P=0.002)存在统计学差异。48.28%(14/29)的患者为重度疼痛,44.83%(13/29)的患者为重度痉挛。PTS距前次脊髓炎发作的平均时间为45.03±21.766天。27例患者PTS在缓解期出现,2例患者PTS作为起病症状出现。33.33%(8/24)的患者需采取2种或以上药物治疗使症状得到缓解。29例患者PES得分中位数为21(12-26.5)分。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FIS-5与PES呈高度正相关(r=0.824,P<0.001),发生PTS时的年龄与PES呈中度正相关(r=0.519,P=0.004),NRS与PES呈中度正相关(r=0.626,P<0.001),PSFS与PES呈中度正相关(r=0.461,P=0.012)。结论:PTS在NMOSD中较为常见,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影响。PTS虽大部分在缓解期出现,但仍有可能作为起病症状出现,临床需对P TS提高认识和警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于DKI各向异性参数KFA和FA评估基底节区缺血性脑卒中后白质微结构的改变,并探索与运动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首发孤立基底节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根据卒中后DKI检查时间,将受试者分为亚急性早期卒中组和慢性期卒中组。匹配健康受试者30例。基于KFA和FA指标进行TBSS分析,分别进行卒中组和健康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P<0.05),将显著结果均值与临床评分(Lovett肌力分
目的:系统评价普拉克索与安慰剂相比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限均为建库到2020年12月31日,查找所有普拉克索治疗PD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及相关文献的参
第一部分LAA型与CE型AIS侧支循环及其预后影响:基于MRA的初步研究目的:侧支循环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重要预后因素,但尚未见基于病因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与心源性栓塞型(CE)AIS侧支循环差异,以及该差异是否影响侧支循环对预后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前循环AIS病例的临床与MRI资料。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采用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相关卒中(patent foramen ovale associated stroke,PFO-AS)发生的高危因素,并建立其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本课题连续收集了PFO患者184人,分为PFO-AS组和对照组。通过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传统脑血管病风险因素、心脏结构及功能、卵圆孔解剖及血流动力学特点的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PFO-AS发生的高危因素,建立可个体
目的:按国际抗癫痫联盟2017年最新病因分类标准,分析癫痫持续状态的常见病因,为尽早对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0月以癫痫持续状态为首发症状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排除病历资料极其不完善、假性发作及以其他疾病为首发症状入院患者。将病人分为儿童组(0-6岁);少年组(7-17岁);青年组(18-40岁);中年组(41-65岁);老年组(≥66岁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结合智能关节训练器对早期脑卒中患者手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诊断明确的脑卒中早期手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直接训练器组(智能关节训练器组)和实验组(t DCS结合智能关节训练器组),每组患者30例。所
目的:探讨位于X染色体的IRAK1基因多态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易感性的关联。方法:利用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对102名NMOSD患者及213名健康对照组进行外周血DNA提取,并用Snapshot试剂盒进行IRAK1常见的4个位点——rs1059702、rs7061789、rs1059703、rs3027898进行分析,利用q PCR技术对30例NMOSD急性期患者及15
目的:调查分析脑血管疾病患者人群的口腔疾病情况;分析比较口腔疾病情况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群和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群中的发病特点。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49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疾病情况调查。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饮酒史、吸烟史、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受教育程度(分为<9年和≥9
目的:调查隐源性卒中患者中卵圆孔未闭的发生率;了解PFO介入封堵术对18个月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卒中复发的获益,即是否会降低卒中复发风险;探究年龄、性别、卵圆孔大小等因素是否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复发的原因之一。方法:选取2018年9月15日至2019年3月15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临床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共9469例),根据TOAST分
目的:利用3.0T HR-MRI探讨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狭窄病因分布、危险因素及不同颅内动脉斑块影像特点。方法:收集2019/11-2020/12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行HR MRI颅内动脉狭窄患者262例,探讨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狭窄高危因素、病因分布的差异,比较不同颅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表现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结果:1.本组病例中前、后循环及前后循环均受累为128例(4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