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教育同时具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它是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形式,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工业设计专业是一门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型专业。高职院校中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教育类型和专业自身的特点而有别于普通高校。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整个社会经济信息化的深刻变化,基于信息化的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论文首先分析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教育与培训、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定位。然后对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信息化建设对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的影响。信息化加深了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内涵,同时也拓宽了其专业外延。信息化使工业设计的职业岗位群更丰富,随着工业设计的价值取向转变为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在传统的产品造型、模型制作等岗位的基础上,增加了交互设计、界面设计甚至环境艺术设计的岗位。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我们必须考虑这些新的岗位群。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才培养定位、体制机制、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资源库建设、实习实训的开展与考核等各个方面。信息化的平台为顺利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必须以真实项目驱动高职工业设计实训,成为专业发展的共识。要实现真实项目驱动,在项目引入、实施、考核等各环节都需要信息化技术做基础。随后结合本校自身特点,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训项目等方面进行调整实施,并创建了一套基于信息化平台的“专业+项目+工作室”的教学体系。论文最后综合课程特色、职业岗位、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方面构建了新的基于信息化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