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伊通地堑构造基本特征,构造成因和演化阶段,构造活动与油气聚集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伊通地堑主要是古近纪形成和发育的走滑型断陷盆地。盆地演化具有伸展和挤压两种机制的更迭,经历了始新世早期(双阳组—永吉组一段)的早期初始引张阶段、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晚期(永吉组二段—齐家组)的中期引张差异沉降阶段、新近纪(岔路河组)的晚期挤压消亡三个不同演化阶段。地堑西北缘和东南缘两条边界断裂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异。西北缘边界断裂为走滑断裂:始新世早期(双阳组—永吉组一段)为左旋走滑断裂,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晚期(永吉组二段—齐家组)为右旋走滑断裂。新近纪(岔路河组)为挤压作用的逆断层,它对地堑的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东南缘边界断裂为伸展断裂,它对地堑的演化起着协调作用;二号断层是西北缘边界断裂和东南缘边界断裂的分支正断层,是莫里青—鹿乡断陷和岔路河断陷的分界线。地堑具有十一类构造样式:从构造几何学分九类,即“台阶断块型”、“断阶(正、反向)”、“地堑式”、“地垒式”、“叠瓦状构造”、“花状构造”、“Y字形构造”、“羽状构造”和“背斜枢纽蹋陷型”。从构造运动学分两类,即“伸展断块型”和“反转构造”。基岩不整合面(古风化壳)是油气横向运移的主要通道之一;断裂既可形成油气遮挡,又可构成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之一;断块构造、断鼻和断背斜构造是有利于油气聚集的主要构造;断层-岩性复合型构造、阶梯式断层-岩性复合型、边界断层上盘的断层-岩性和潜山构造是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次要构造。最后,根据对伊通地堑的构造分析,结合重点评价区的其它石油地质条件,预测五星构造带、梁家构造带和万昌围斜带构造带为有利油气聚集断裂构造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