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起,国际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重视培养地理技能。本文以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教学论等理论为指导,以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技能目标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地理技能的结构、地理技能目标的演变和地理技能的培养策略。全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地理技能的理论研究;我国中学地理技能目标的演变;国外和港台地区现行中学地理技能目标比较研究;地理技能的培养策略。 本文对地理技能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首先分析了技能的涵义和分类,阐述了教学目标中的基本技能,再介绍了国内外对地理技能的释义,在此基础上初步界定了地理技能的范畴,构建了地理技能构成的三个层次:基础性地理技能、拓展性地理技能、探究性地理技能。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能力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地理知、能体系。对三者关系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地理技能的涵义。 地理技能目标是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是随着地理教育目的的演变而变化的,与此同时地理技能目标也发生改变。100多年来,不同阶段的地理技能目标反映了地理技能培养的不同特点,地理技能培养从仅仅重视基础性技能发展到重视拓展性技能和探究性技能。 国内外地理教育都很重视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但是侧重点不同。我国地理教育是地理知识的学习带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而国外和港台地理教育以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带地理知识的学习。国外地理课程标准忽略宏观上的技能目标,重视微观层次上地理技能的具体目标,而我国课程标准中地理技能目标的微观层次划分过于简单。 通过回顾我国地理技能目标演变的过程和国内外地理技能目标培养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三个层次的地理技能(基础性地理技能、拓展性地理技能、探究性地理技能)及其在中学地理技能目标中的关系:基础性地理技能是技能目标的基础,拓展性地理技能是技能目标的核心,探究性地理技能是技能目标的综合。这拓展了地理技能的结构,也为地理技能的培养策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