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始于1984年,对象是全国的年轻人。为了与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接轨,逐渐细化、不断完善,形成了从地区到全国,先地区竞赛,再初赛,最后决赛的逐级选拔模式。 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的根本出发点是推动中学素质教育。试题的基本命题思想是考查学生的能力。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化学教学改革,同时,选拔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选手。 本文通过对1992年——2003年初赛试题的分析,得到如下启示:试题内容立足于中学基础知识和中学化学的自然增长点,试题注重学科内在联系、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化学发展前沿和其它科学技术;突出思维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等的考查,尤其是注重创造能力的考查。试题呈现知识配置更加充实多样、知识水平趋于降低、命题方式多样灵活、注重创造性思维评价设计的趋势。 通过试题分析得出竞赛对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启示:课程设置要多样化;教学内容不应该只是知识教育,还应包括能力、方法、情感和态度的内容;教材内容应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保持与学科发展的一致性,增加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化学事实、化学通用概念;教材内容编排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网络的形成;教学过程要采用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良好的科学能力,同时完成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 最终得出化学竞赛和素质教育的关系是:一是二者互相促进,化学竞赛促进了素质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实施,而素质教育反过来又使化学竞赛不断完善;二是两者在目的、对象、内容、评价体系上又有不同。妥善处理二者关系,可以保证化学竞赛对素质教育良性导向作用的发挥,促进素质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