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宫清颗粒防治药流后出血的机理。方法:将180例药物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宫清颗粒组60例(药流第一天即加服宫清颗粒)、茜芷胶囊组60例(药流第一天即加服茜芷胶囊)及药流对照组60例(单纯口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观察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同时设人工流产组60例。在观察疗效的同时,获取各组早孕绒毛、蜕膜组织,运用电镜技术及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等先进方法,从形态学、分子及基因水平观察取材组织的电镜形态学改变、PR(孕激素受体)、EGF(表皮生长因子)、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凋亡执行蛋白酶casepase-3、caspase-8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各指标间相互关系。结果:宫清颗粒组孕囊排出时间优于茜芷胶囊组和药流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宫清颗粒组药流后阴道出血量、少于茜芷胶囊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宫清颗粒组药流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少于药流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绒毛、蜕膜电镜形态学观察表明,宫清颗粒组呈现明显凋亡表现;宫清颗粒组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明显DNA梯形条带;宫清颗粒组药流后绒毛PR、EGF、EGFR表达较其他三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宫清颗粒组药流后蜕膜PR、EGF、EGFR表达较其他三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宫清颗粒组药流后绒毛、蜕膜组织caspase-3、caspase-8及其mRNA表达较其他三组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清颗粒能下调PR在绒毛和蜕膜组织的表达,促进绒毛滋养细胞和蜕膜组织变性、坏死及凋亡,使残留绒毛、蜕膜组织尽快排出体外而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宫清颗粒能下调EGF、EGFR在绒毛和蜕膜组织的表达,抑制其促增生、分化的作用,诱导发生受体介质功能紊乱和抑制,促进绒毛滋养细胞和蜕膜组织变性、坏死及凋亡而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宫清颗粒能上调casepase-3、caspase-8在绒毛和蜕膜组织的表达,通过细胞膜途径,促进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组织凋亡增加而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且宫清颗粒的临床疗效和对药物流产后人早孕绒毛、蜕膜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茜芷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