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电针肺俞穴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综合评价肺俞穴的平喘作用及对人体的安全性和临床可推广性。并在探讨肺俞穴主治规律及其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哮喘的针灸治疗。 方法:1.选用随机数字表将试验病例按病情随机分为电针肺俞组(电针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观察疗程为2周。从治疗前一周开始停服一切试验用药以外的药物,患者就诊前已经常规使用吸入激素者,观察期间维持原吸入激素量不变。2.电针组30例。取穴:肺俞(双侧),腧穴定位依据国标《经穴部位》选定。针具30号1.5寸华佗牌针灸针。电针仪为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刺灸法:取坐位,肺俞穴常规消毒后持针沿膀胱经第一侧线,向下斜刺,根据患者胖瘦进针0.5 -0.8寸,捻转行针,得气后连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连接方法:将电针仪的正负极分别接在两个针柄上。治疗参数:疏密波,频率20赫兹,强度以针柄轻微颤动,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2周为一疗程。对照组30例:未接受针刺治疗及其它口服用药,必可酮及万托林气雾剂除外。2周为一疗程。观察指标:哮喘主要症状、体征(喘息、气短、咳嗽、咯痰、哮鸣音)的变化。肺功能测定:包括呼气峰值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率(FEV1 %)。疗效判定标准:哮喘主要症状、体征(喘息、气短、咳嗽、咯痰、哮鸣音)疗效判定标准。 结果:1.电针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两组内呼气峰值流速(PEF)比较。电针组治疗前 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不明显(P >0.05),说明电针肺俞穴对哮喘患者的PEF水平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电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EF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电针组和对照组对哮喘患者的PEF水平改善作用有显著性差异。 2.电针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两组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比较。电针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说明电针肺俞穴对哮喘患者的FEV1水平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电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治疗前两组FEV1水平有可比性;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电针组和对照组对哮喘患者的FEV1水平改善作用有显著性差异。3.电针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两组内第一秒用力呼气率(FEV1 %)比较。电针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说明电针肺俞穴对哮喘患者的FEV1 %水平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电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治疗前两组FEV1%水平有可比性;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电针组和对照组对哮喘患者的FEV1%水平改善作用有显著性差异。4两组间及两组内症状评分比较:电针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说明电针肺俞穴对哮喘患者的症状评分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电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没有显著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