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革兰氏阴性杀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是一种在多种鱼类宿主中致病的鱼类致病菌,导致鱼类罹患爱德华氏菌病而大量死亡。E.piscicida在鱼体内的定植和致病过程主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革兰氏阴性杀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是一种在多种鱼类宿主中致病的鱼类致病菌,导致鱼类罹患爱德华氏菌病而大量死亡。E.piscicida在鱼体内的定植和致病过程主要依赖于两套分泌系统:Ⅲ型分泌系统(T3SS)和Ⅵ型分泌系统(T6SS)。本课题组利用Mariner家族Himar1转座子,以高致病性的E.piscicida EIB202菌株为为出发菌株,成功构建包含20,668个转座子插入位置确定的饱和突变体文库。基于TS33结构蛋白EseB介导菌体粘附和自聚集导致的沉降表型,本课题对上述转座子插入突变体文库进行体外筛选,一共筛选到47个基因。它们的插入突变株的自聚集表型受到影响,其中包含ETAE0323。ETAE0323(命名为InV),是一个由2,359个氨基酸所组成的侵袭素(Invasin)蛋白。研究发现,InV的插入突变株呈现显著的T3SS缺陷表型。然而,InV的N-端、C-端缺失株以及其回补株并不影响T3SS的表达。T3SS也不影响InV蛋白在胞内和胞外的定位。虽然InV不能调控T3SS表达,但InV突变株在HeLa细胞内显示显著的定植缺陷,同时降低对斑马鱼的毒力。因此推测该蛋白可能参与了 T3SS的动态组装过程,从而影响了 T3SS的体内功能以及体内毒力。由于本课题组发现T3SS影响了脂肪酸的利用。因此本课题利用CRISPR/Cas9技术,以HeLa细胞为模型,探究了 CRISPR/Cas9对该细胞系基因敲除的实验条件和效率。结果发现当病毒溶液占培养基体积比例为50%,感染HeLa细胞12 h,感染效率最高。本课题成功敲除了 SCD1以及DGAT1基因,建立SCD1和DGAT1敲除细胞系。实验发现,SCD1和DGAT1与HeLa细胞中脂代谢和脂滴(Lipid droplets,LDs)的形成密切相关,为实验室后续相关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了解子宫腺肌病在位/异位内膜HMGB1表达情况,探讨HMGB1表达与病灶组织炎症病理的相关性。研究内容检测正常子宫内膜(endometrium without adenomyosis,CE)、腺肌病在
研究背景:卵巢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因其早期病变不易发现,超过70%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死亡率居女性生殖道肿瘤首位。卵巢癌起源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对卵巢癌防治工作有重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隶属于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果实蝇属Bactrocera,是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桔小实蝇繁殖能力强,成虫产卵产于果实内部,幼虫
植物内生真菌能够缓解各种逆境环境并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发育,其作用已为前人所证实。千年桐作为理想的生物油原料树种,为促进其在南方土壤中的生长发育,对千年桐内生真菌的
背景及目的:系统评价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与妇科恶性肿瘤及其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CNKI、VIP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两型,受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状态等多方面影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的研究表明与肠道屏障结构功能、炎症及免疫反应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可促进IBD的发生[1]。国内外均有研究发现MYO9B基因与IBD发病相关,但对于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IBD患者所得结论略有差异,其基因多态性存在
自然保护区对于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自然保护事业蓬勃发展,自然保护区价值评价工作刻不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认知障碍的特点,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技术分析PD执行功能障碍患者脑内不同部位的代谢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在广
转化生长因子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 1)通过影响始基卵泡库的维持、早期卵泡发育、颗粒细胞增殖与分化、卵母细胞成熟及胚胎着床在哺乳动物繁殖过程中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可造成森林资源的损失,并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福建省是我国南方的主要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也是林火高发区,其中人为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