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定》遵约机制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jun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以来,诸多国际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等正在不断恶化,人类对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开始觉醒,而国际环境法也在随着这一系列气候问题不断更新和完善。2015年12月12日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出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巴黎协定》。2016年4月22日,在美国的纽约联合国总部,170多个国家领导人相聚一齐,共同签署了这一协议。这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各国人民共同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第三个重要转折意义的国际协定,形成了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正式开启全球联动应对气候变暖的具体方案。然徒法不足以自行。尽管有这么多国际环境条约存在,如果各缔约方不遵守条约,那么这些环境条约也无法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与价值,因此必须存在遵约机制以敦促条约签订者去自觉地履行国际环境条约。国际环境条约的遵约机制可追溯至《蒙特利尔议定书》与《京都议定书》遵约机制的架构设计。本文旨在概述遵约机制的界定与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巴黎协定》遵约机制的基本框架与指导性原则,站在全球以及中国立场上对《巴黎协定》遵约机制进行研究。最后,结合《巴黎协定》遵约机制的法律基础与实践基础,为中国参与《巴黎协定》遵约机制的谈判给出对策与建议,让中国在全球变暖这一问题上把握话语权,承担起大国的减排责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巴黎协定》遵约机制做了研究分析。第一章首先概述了遵约机制的界定、定义以及机构设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巴黎协定》遵约机制产生的背景和演变历程,阐述构建《巴黎协定》遵约机制的必要性。其次介绍《巴黎协定》遵约机制的演变历程和进展。最后分析了《巴黎协定》遵约机制的原则,分别为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原则、国际合作原则、各自能力原则,作为《巴黎协定》遵约机制的理论基础的指导原则,在整个法律制度的建设中起着核心支柱的引领作用。第二章对《巴黎协定》遵约机制的理论基础进行创新剖析,从“气候治理五要素”机制、“全球盘点”制度和“国家自主贡献”制度三个方面入手,并根据目前出台的协议及会议文件,分析了构建《巴黎协定》遵约机制所涉及的理论要素,最后分析总结这几种制度之间的联系。第三章分析《巴黎协定》遵约机制的不足之处与产生原因,主要表现为各缔约国对资金、技术不执行后果未达成共识、“国家自主贡献”下履行减排承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以及遵约机制缺乏可操作性,并针对这些问题对未来《巴黎协定》遵约机制的完善提出几点建议,例如明确资金、技术等层面的规则设计、构建“国家自主贡献”下的遵约基金会制度、加强“全球盘点”制度的可操作性等。最后,本文切合实际探讨中国作为一个有担当负责的大国应当如何应对《巴黎协定》遵约机制,站在中国的立场和利益角度为我国提出具体方案建议,即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技术支持、积极实现我国自主贡献下的减排承诺、成立遵约事务组促进“全球盘点”制度的实施等,同时为了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要勇于承担责任,维系良好的外交关系,打造富有生命力的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他文献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具有了新的内容,只有通过不断地结构优化才能使农业内部更加协调、农业整体才能更高效地发展。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具有和以前的结构调整不一样的目的和挑战,通过不断提高的要素投入来保障粮食产量的快速增长已经不再是当前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以前的农业生产很大程度忽略了农业生产率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意义,过多的强调数量而不是质量。但也应该意识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贵州省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决定着其必须走不同寻常的产业发展道路。立足于山地特色农业资源优势,贵州省筛选出了十二支产业革命中坚力量,作为省内传统特色的刺梨产业位列其中。龙里县位于贵州中部,素有“中国刺梨之乡”的美称。据统计,2018年全县刺梨种植面积已达24.5万亩,挂果投产面积达10.5万亩,盛果期面积5.68万余亩,年产刺梨鲜果8万吨,种植业收入4亿元,惠及种植户5.6万
贵州省作为全国首批列入国家搬迁试点省份之一,其贫困程度较深,脱贫任务艰巨,易地扶贫搬迁难度大。龙里县紧邻贵州省会城市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大,而龙里县的搬迁任务与贵州省其他县相比较重。龙里县大多数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脆弱和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实施易地搬迁刻不容缓。贵州省龙里县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后的社会治理新“样板”。通过研究龙里县易地扶贫搬迁的综合效益才能真正衡量搬迁农户是否在安置地能稳得
促进贫困地区农户持续稳定增收,是精准扶贫中产业扶贫的重要目标,也是现阶段摆脱贫困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生猪养殖是农户家庭农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如何在订单农业的激励约束下实现更为明显的增收效果,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订单农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凸显出企业与农户间利益不平等、不稳定的合作关系。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再分析订单农业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并从订单农业合同
王李芬对文成县政府作出的行政答复不服将其诉至法院,被告辩称行政答复是内部行政行为没有可诉性得到一审法院的支持。原告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认为本案的行政答复虽是内部行政行为,但对原告产生了实际影响,有可诉性,最后作出了撤销原审裁定,指令原审法院继续审理的新裁定。论文对一、二审法院不同的裁判观点进行研究,分析了本案中涉诉答复的行政法属性和其达到可诉性的条件。笔者查找了大量类似案例,对实践中行政机关利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000万人。为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国家举全国之力做最后的冲刺。自2001年产业扶贫被提出,产业扶贫就受到各界的关注,农业产业作为扶贫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持续稳固脱贫的关键所在。长顺县作为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区和黔南“三山”贫困地区中的麻山腹地的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通过农业产业扶贫,先后帮助了22453人脱贫,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不仅需要从国家层面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纲领,更需要全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而低碳社区建设就是公众参与、发展低碳生活、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回顾了低碳社区的概念演变和发展历史,分析了低碳社区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我国低碳社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一是规划建设缺乏细节指导,推广实施难度较大;二是建设过程缺少评估、社区
改革开放给柬埔寨带来了发展机遇,中国的快速发展给柬埔寨旅游业带来重要的客源,这个数量巨大且增长迅速,支撑旅游业发展成为柬埔寨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战争和社会发展的原因,使柬埔寨缺乏现代旅游管理理念,缺乏国家旅游长远规划,旅游业发展上整体较为缓慢、产品质量相对较差、营销水平很低。本论文针对这一现实,结合柬埔寨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吴哥窟展开调查和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从文献入手以柬埔寨暹粒省为例,针对赴柬埔寨中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提升与人们审美价值的转变,民族文化创意产品逐渐推陈出新,应用于各个领域。黔东南的梭戛苗族同贵州其他世居少数民族一样有着极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其服饰、建筑等装饰纹样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先前由于当地交通闭塞经济滞后,导致梭戛苗族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不到有利的宣扬。通过对贵州梭戛苗族的研究分析,深刻地认识到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及延续民族传统技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论文选取梭戛苗
白钨矿作为一种常见的金属矿物,在不同类型钨矿床以及造山型金矿中十分常见,因其富含微量元素而被广泛用于反演成矿流体演化规律、示踪成矿流体来源以及精细刻画成矿过程。近年来,LA-ICP MS技术凭借其快速、低成本、高空间分辨率等优势在白钨矿原位地球化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选择了云南两个比较典型且时代相近的钨矿床(滇西北休瓦促钨钼矿床和滇东南南秧田钨矿床)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详细的岩石学、矿床学、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