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已经步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人口老龄化将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养老方式的冲击更大。在现阶段,家庭养老仍是我国传统而主流的养老方式。但伴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巨大转变,家庭养老的功能有弱化的趋势。在未来,家庭养老仍会是大多数人首选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方式是不会消失的。但家庭养老的功能日益外溢,社会将承担起更多的养老功能,养老方式将向社会化养老方向发展。机构养老作为社会化养老方式的一种,将会成为更多老年人的养老选择。我国的养老机构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带有强烈的国家福利的色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养老机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人均床位拥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供需矛盾突出。而且我国养老机构的结构不合理,地区差异大,所提供的服务并不能满足入院老人的需要。公办养老机构的运营方式落后,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不能与当前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没有很好地起到保障弱势老年群体养老的功能。因此,公办养老机构应加快改革,改革其运营方式和产权。民营养老机构发展较晚,起步较低。目前的发展状况还不能与公办养老机构相抗衡。但从长远来看,民营养老机构应成为我国养老机构的主体。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民营养老机构良性快速发展。同时应明确国家在养老机构中的角色,国家应退出养老机构的经营领域,转而更加重视对养老机构的监管。我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不高,所提供的服务并不能满足入院老年人对专业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的需求。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养老机构的软硬件设施,提高养老机构服务人员队伍的素质,以此来保证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在未来四十年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对养老机构的需求量将是十分庞大的,现在的养老机构的增长速度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但目前社会对养老机构的有效需求低下,大量的现有的养老机构资源闲置。因此,我国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养老机构的有效供给,刺激社会对养老机构的有效需求,满足社会对养老机构的需求,使供需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