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背景下农村社会流动研究——以龙泉驿区万兴乡公平村为个案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l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成都市成为了“国家级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了配合统筹城乡的发展战略,成都市以:“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并且明确指出在2012年底,实现全域成都统一户籍,农民可以在城乡之内自由迁徙。这无疑促进了成都农村的社会流动。因此,在统筹城乡的背景下来研究农村社会流动,其意义非凡。农村社会流动的增加也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以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相关理论作为论文的理论支撑,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成都市龙泉驿区万兴乡公平村的社会流动进行个案研究。本文一共四章。第一章主要是对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等做了简单的描述;第二章主要是对本文进行理论支撑的国外以及国内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相关理论的介绍;第三章主要是对龙泉驿区万兴乡公平村的个案调查,从而来重点分析该村社会流动的特点、类型以及流动的动因;第四章主要是描述社会流动对个案地的影响以及该村社会流动中所产生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从而建立合理而有序的社会流动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本文主要采取了文献梳理法和田野调查法来对农村社会流动进行个案研究。从研究中笔者发现统筹城乡背景下的农村社会流动,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类型。这些社会流动的原因首先应归结于改革开放,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其次才是由于统筹城乡战略的实施,对于农村社会流动起到了一定的政策上的促进作用。当然,加速的社会流动虽然给农民、社会带来了很多正面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也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障碍。因此,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农村社会流动,就应该建立合理而有序的社会流动机制,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能否进一步实现大众化,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能否得到巩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但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着诸多
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产物,是我国农村产权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的双重创新。目前,我国林业经营者对林业发展资金需求较为迫切,而常规的林权经营资金并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是针对西方工业文明以及现代性矛盾所进行的深刻反思,近三十年来,西方世界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越来越频繁的渗透于我国各个领域,对现代主义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