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药店购药的城区居民抗菌药物自我药疗行为的现状,分析其行为的影响因素;了解药店顾客抗菌药物持方购买情况,分析其无处方购买抗菌药物的影响因素;为保障普通人群合理与安全使用抗菌药物,提出面向管理部门、医药机构和普通人群的对策与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法。利用自行设计的《抗菌药物使用和购买》问卷对在药店购药的长沙市民进行调查。问卷采取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的方式,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内容。收集的资料经整理、查对后,采用Epidate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次共调查1537人,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490份。在1490人中,男性528人,女性962人,最小者16岁,最大者92岁,平均52.02岁。2、药店顾客抗菌药物认知良好率为42.9%。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工作状况、经济收入和医保享有情况不同的人群抗菌药物认知良好率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和健康状况的人群抗菌药物认知良好率无显著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健康状况4个因素进入模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422)、是否从事科教文卫工作(OR=4.875)、是否为公司职员(OR=1.462)和文化程度(OR=1.795)是抗菌药物认知度的影响因素。3、最近一月内药店顾客抗菌药物自我药疗发生率为26.8%。文化程度、职业、工作状况和健康状况不同的人群抗菌药物自我药疗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性别、经济收入和医保享有情况不同的人群抗菌药物自我药疗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在药店购买抗菌药物的频率、使用抗菌药物后的效果体验、家庭抗菌药物储存频率、认为药店购药方便、自信有能力处理轻微症状、对抗菌药物凭处方购买必要性的看法6个因素进入模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药店购买抗菌药物的频率(OR=2.062)、使用抗菌药物后的效果体验(OR=1.777)、家庭抗菌药物储存频率(OR=1.590)、认为药店购药方便(OR=1.486)、对抗菌药物凭处方购买必要性的看法(OR=0.804)是抗菌药物自我药疗发生与否的影响因素。4、药店顾客抗菌药物处方药持方购买率为20.5%。文化程度和医保享有情况不同的人群抗菌药物持方购买率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性别、职业、工作状况、经济收入和健康状况不同的人群抗菌药物处方购买率无显著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储存药物频率、知晓抗菌药物“限售令”规定的程度、抗菌药物认知度3个因素进入模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储存药物频率(OR=0.550)、抗菌药物“限售令”的知晓情况(OR=2.411)、抗菌药物认知度(OR=2.700)是抗菌药物持方购买与否的影响因素。5、药店顾客最近一月内使用的抗菌药物前四位的类别依次为青霉素类(43.0%)、大环内酯类(27.1%)、头孢菌素类(12.9%)和喹诺酮类(11.1%),使用前三位的品种依次为阿莫西林(9.4%)、氨苄西林(8.6%)和罗红霉素(5.9%);剂型以口服制剂为主(87.7%);平均使用天数为4天。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原因为治疗普通感冒(41.3%)。6、药店顾客购买的抗菌药物前五位的类别依次为大环内酯类(21.6%)、青霉素类(21.4%)、抗真菌药(15.1%)、头孢菌素类(14.1%)和喹诺酮类(12.O%);购买前五位的品种(通用名)依次为氨苄西林(10.7%)、阿莫西林(10.O%)、乙酰螺旋霉素(6.7%)、咪康唑(5.6%)和罗红霉素(5.3%);剂型以口服制剂为主(70.2%);口服和注射用抗菌药物购买的平均疗程为6天;平均购买金额为23.96元,89.5%的人购买总金额不超过50元;购买抗菌药物的主要原因为家庭备用(20.6%)、泌尿生殖系感染(15.4%)和普通感冒(15.1%)。结论:1、药店顾客抗菌药物认知程度较低,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是影响抗菌药物认知度的相关因素。2、药店顾客抗菌药物自我药疗发生率较高,自我药疗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用药现象。家庭储存抗菌药物和药店购买抗菌药物的频率较高、使用抗菌药物后感觉效果好、认为药店购药方便和对抗菌药物凭处方购买的必要性认识不够会导致抗菌药物自我药疗率的提升。3、药店顾客抗菌药物持方购买率低下,抗菌药物认知度低、家庭储药频繁、抗菌药物“限售令”知晓程度低易导致无处方购买抗菌药物的现象增多。4、建议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强化零售药店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和开展多种形式的用药教育活动,确保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