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熏香烟加气管注内毒素和单纯熏香烟的方法,建立大鼠 COPD模型,观察支气管肺病理组织学、肺功能及血气变化,以及COPD气道细 胞外基质重塑的特点;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其与 FEV03/FVC%、气道阻力 之间的相关性,评价气道细胞外基质重塑在COPD气流阻塞中的作用;着重探 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TIMP-1)在COPD气道细胞外基质 重塑中的作用;应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胺酸(NAC)、蛋白激酶C抑制剂H7 和TGF-β单抗作为干预因子,观察其对COPD大鼠模型支气管肺组织MMPs和 TIMP-1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对细胞外基质重塑的影响,从一个侧面为探讨COPD 气道细胞外基质重塑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Wistar大鼠78只,随机分为五组:(1)对照组(分别饲养 4周及12 周,各12只)不予任何干预;(2)模型Ⅰ组(12只)于第1、14天经气管 注脂多糖(200μg/200μl),每日熏5%香烟0.5h,共28天;(3);模型Ⅱ组(12 只)单纯熏香烟,方法同上,共3个月;以下三组均按模型Ⅰ组方法复制动物模 型,(4)N-乙酰半胱胺酸组(NAC组,12只)除第1、14天外,其余28天均 于每天熏香烟前经胃管灌注NAC50mg/只;(5)H7组(10只)于第1、14天 灌注内毒素后经尾静脉注射H7 0.2mg/只;(6)TGF-β单抗组(8只)于两次 气管内注内毒素后 5天分别经尾静脉注射TGF-β单抗 0.5mg/只。实验包括以下 部分:(1)用小动物呼吸功能测定仪测定对照组、模型Ⅰ、Ⅱ组肺通气功能, 并作血气分析;(2)测定各组支气管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及其与 FEV03/FVC%、气道阻力之间的相关性;(3)经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三联 染色等观察支气管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和气道壁重塑的特点,Ⅰ、Ⅲ型胶原及超微”“一”””——-”””””WW””’==;=-----m--------------------Hty----ffedriereasethelerthethethethetheH——— .、。_。lth+、。JH——一、- 中文摘要 结构变化;(4)死于 COPD病人尸检支气管肺组织 HE染色的病理改变;(5) MMP-9、MMP-2及 TIMP-1的mRNA及免疫组化表达,TGF-pl、11受体的 兔疫组化表达,电脑图象分析系统定量分析;(6)SDS.PAGE明胶酶谱学检测 MMPs的酶活性;盯)管腔形态学测量 100200 n m小支气管上皮层截面积、固 有膜层截面积和平滑肌层截面积;(8)支气管鼓膜下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及 肺泡区巨噬细胞计数。 结果:(l).模型1、11组病理学示支气管上皮增生变厚,瓢液腺及杯状细胞 增生,管腔内瓢液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聚集,气道壁以淋巴细胞为主 的炎细胞浸润,吞噬烟尘颗粒的巨噬细胞显著增多,瓢膜下成纤维细胞增生, 平滑肌显著增厚,I型胶原弥漫沉积于气道壁,病理改变与人尸检所见相似。2. 两模型组 FEV们/FVC%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模型 1组吸气阻力及呼气阻力显著 增加;两模型组均有 PaCO。显著增高及不同程度氧分压降低。3.两模型组气道 上皮层及平滑肌层截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增大,三个干预组则较模型二组显著减 小。4.两模型组支气管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与支气管澈膜 下成纤维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模型 I组 FEV们NVC%呈显著负相关;NAC 组和TGF小单抗组羟脯氨酸含量较模型1组显著降低,H7组则显著增高,且形 态学显示胶原未见减少。5.TGF-pl、11受体蛋白主要表达于气道上皮细胞、肺 泡巨噬细胞、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模型1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H7组和 TGF-P单抗组 TGF-DI、11受体及NAC组 TGF-D 11受体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6. MMP2、MMPq和T侧*主要表达于气道和肺泡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成纤 b 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模型1组三者的M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三个干预组MMP-9、TIMP-1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少,MM-2蛋白表达亦减少。 7.明胶酶谱学分析表明模型组92kd MM习和72kd MW2活性明显增加,对照 3组两种酶活性极低,三个干预组酶活性较模型组显著降低。8.模型1、11组血清层粘连素及透明质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 结论:().采用熏香烟4周加两次气管注内毒素和单纯熏香烟3个月的方法,制备大鼠COPD模型,其病理学改变、肺功能及血气变化符合人类COPD的特点;随着熏香烟时间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