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ICH(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发布Q9《质量风险管理》,为质量风险管理在药物及其制剂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运用提出了基本原则和工具,为制药企业实施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2011年,我国2010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的发布,也首次引入了质量风险管理的思想理念,要求制药企业运用科学知识和经验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进行风险评估活动。近年来,国内外监管机构不断要求基于质量风险管理的药品生产以此来提高药品质量,加上国外医药生产企业的成功运用,我国制药行业也逐渐意识到实施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冻干粉针作为注射用无菌粉末,采用的是非最终灭菌生产工艺,在制药领域属于高风险品种。相对于最终灭菌工艺,非最终灭菌工艺存在更多的变化因素,其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控制、防止内毒素污染和微粒污染的技术复杂性高,过程控制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冻干粉针生产过程风险加以控制,保证冻干粉针的质量稳定可靠势在必行。本文首先采用文献计量法对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文献数量的变化趋势和研究内容综述来说明目前国内制药行业的研究现状。然后对美国FDA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最新探索的思想理念进行论述,对《质量量度要求》指南提出的量度指标进行分析,提出度量药品质量风险的其他指标。其次,对适用于药品生产的风险管理工具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各个工具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等,筛选出适用于本文评估冻干粉针生产的风险管理工具。在此基础上,制定冻干粉针生产风险管理方案,包括风险管理的实施步骤、评分标准和风险优先数的计算方式等。然后,,运用FMECA质量风险管理方案对冻干粉针的生产进行评估,包括人流物流、生产前准备和生产后清洁、胶塞和器具的清洗和灭菌、洗瓶和烘瓶、灌装、整列及自动进出料、冻干、轧盖和收药等生产工艺,并对各个风险制定了有效的控制措施。最后,考虑职位、学历、工龄以及对风险点的熟悉程度等因素,赋予风险评估人员不同的权重系数,在FMECA质量风险评估中引入β权重系数修正风险评估的偏差,优化质量风险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