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合肥市某小学6-12岁健康小学生肺功能的测定,建立本地区该年龄段儿童肺功能正常值,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合肥市某小学在校健康小学生随机抽样调查,男性38例,女性32例,每一岁一组,每组10人。采用德国JAEGER公司生产MASTER SCREEN PAED型肺功能仪进行常规通气肺功能检查。先测身高、体重、坐高、臂长、臂围、胸围、头围,问卷调查常住人口、被动吸烟、出生情况、卡介苗接种史。按操做规程指导小儿进行肺功能检查。过敏原检查采用皮肤点刺法,德国进口皮试液,包括杂草、霉菌I、悬铃木属、白桦、屋尘螨、大荨麻、粉尘螨、动物毛、树I、羽毛、龙虾。一次性使用消毒针,右前臂曲侧,针刺的深度破皮而不出血,深度一致,用磷酸组织胺作阳性对照,用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PPD(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以1ml注射器抽取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化物(proteinpurifiedderivative,PPD)采用孟都氏法左前臂掌侧面中下1/3交界处皮内注射,形成直径为6~10mm的皮丘,48~72小时后观测反应结果,以毫米(mm)软尺测局部硬结的直径,取纵、横两者的平均直径判断反应强度。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两样本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用多元线性回归处理。肺功能实测值和预计值的比较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判断差异显著性标准定为α= 0. 05或α=0. 10 ,以肺功能各测量值为因变量,自变量包括:年龄、体重、身高、坐高、臂长、臂围、胸围、头围;住房面积,家庭常住人口、被动吸烟、过敏原、PPD结果;剖宫产、顺产、早产。结果:平均体重37.87±10.19(kg),平均身高139.41±11.11(cm),坐高均值72.56±6.26(cm),头围平均52.48±1.36,臂长均值44.48±3.77(cm)、臂围均值22.75±2.88(cm)、胸围均值68.60±7.25(cm)。肺功能实测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其中FVC、FEV1、PEF、FEV1%FVC、MV、MVV、FEF25、FEF50增幅较大,VT、IC、ERV、VC MAX增幅较小,于10岁起显著上升。VT、MV、FEV1%FVC、MVV、FEF25、FEF75的测量值与预计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VC、FEV1、FEF50、VC MAX、IC、ERV测量值与预计值间无差异(P>0.05)。身高与肺功能各值的回归系数(β值)为正数,P值<0.05或0.10。坐高与IC、ERV、VC MAX、MV、FVC、FEV1、MVV、PEF、PEF25的β值为正数,P值<0.05或0.10,正相关。臂长与VT、IC、VC MAX、FVC、FEV1、MVV、PEF、PEF25的β值为正数,P值<0.05或0.10,正相关。臂围与FVC的β值为负数,P值<0.10,负相关,其余各指标p>0.05或0.10,无相关关系。胸围与IC、VC MAX、FVC的β值为正数,P值<0.05,正相关, VT、MV的β值为负数,P值<0.10,负相关。头围与VT、MV的β值为正数,P值<0.05或0.10,呈正相关。体重与肺功能各指标的p值>0.05或0.10,无相关关系。住房面积与VT、MV、FEV1、MVV、PEF、ERV、FEF75、FEF50、FEV1% FVC的β值为正数,P值<0.05或≤0.10,正相关。常住人口与FEF50、FEV1% FVC的β值为正数,P值<0.05或≤0.10,正相关。过敏原阳性与肺功能各指标的β值为负数,P值<0.05或0.10,负相关。PPD试验阳性与FEV1% FVC的β值为负数,P值<0.10,负相关,与FEF25的P值>0.10,不相关,与其余肺功能各指标的β值为正数,P值<0.05或≤0.10,正相关。被动吸烟、剖宫产、顺产、早产与所有肺功能指标P值>0.10,无相关关系。过敏原人数最多的是粉尘螨,其他由高到低依次为屋尘螨、龙虾、霉菌、羽毛、动物毛、白桦、杂草、大荨麻、悬铃木属、树Ⅰ。PPD试验阳性率30%。结论:探讨出本地区6-12岁各年龄体重、身高、坐高、胸围、臂长、臂围、头围及常规通气肺功能正常值,过敏原阳性率、PPD试验阳性率以及肺功能的可能影响因素。年龄、身高对肺功能影响最大,正相关,其次为坐高、臂长、胸围。体重、臂围、头围影响最小。住房面积、PPD试验阳性与肺功能正相关,过敏原阳性与肺功能负相关。被动吸烟、剖宫产、顺产、早产与学龄儿童肺功能无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