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指同一土地上将林木与作物或动物结合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其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为满足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求,对土地进行综合经营利用的结果。长株潭地区地处湖南省偏东部,农林复合经营有着悠久的历史,土地总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00多万人,GDP和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的40.9%、39.4%。2007年底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的是为把三市的单项优势有机结合成整体优势,使之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因此,从区域的角度,对长株潭地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景观格局进行研究,这不仅对长株潭地区城市群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而且,亦为我国中亚热带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研究提供了范例。本研究以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在ENVI、ArcGIS等软件的支持下,以长株潭地区2000年和2007年两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应用定量分析和景观格局数量化方法,研究长株潭地区的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为:1.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2000年-2007年长株潭地区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耕地和林地的面积在逐渐减少,水域和城镇用地面积在不断增加。在目前各种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系统稳定性将逐渐减小,若人为干扰进一步加强,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与“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背道而驰,未来区域景观结构令人担忧。2.2000年至2007年研究区整体景观多样性指数从0.9907增加到1.0051,说明整体景观的结构比例差异在缩小,景观异质性程度增大;整体景观均匀度指数也从0.6127增加到0.6231,表明各景观类型的组成要素问结构比例差异在缩小,景观格局均匀度在提高,景观类型有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具优势的景观类型的主导地位在下降;整体景观聚集度从93.9456减少到93.4089,说明研究区各景观要素的整体聚集性有所降低;景观的整体分维数也由2000年的1.0863减少至2007年的1.0854,表明景观的整体形状趋于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