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产机组中低温余热余压梯级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90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能源危机和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我国一方面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对现有能源利用技术的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利用作为节能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工业各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我国电、热供应重要支柱的热电联产机组同时又是碳排放大户,一直是节能降耗的重点对象。与其它工业领域一样,热电联产机组的余热也主要以中低温的形式存在。对热电联产机组中低温余热余压进行高效利用,无论对提高机组能效水平还是促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热电联产机组中主要存在的中低温余热余压类型,本文围绕抽汽余压利用、汽轮机冷端损失利用以及锅炉排烟潜热利用三个方面,以“温度对口,梯级利用”为基本原则,将余热和余压利用有机结合,开展了从设备建模、系统仿真到实际工程分析的研究工作。首先,针对现有研究对双螺杆膨胀机瞬态特性不够明了,对不同工况下性能分析较欠缺的问题,以水蒸汽膨胀做功为场景,采用CFD对双螺杆膨胀机瞬态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内部流场特性,并探究了变工况和变啮合间隙下参数变化特征,从而为其在热电联产机组余热余压回收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研究发现:齿腔漏汽以接触线漏汽和漏汽三角漏汽为主;转子关键参数会随着转动角出现周期性波动,且阴转子输出扭矩仅为阳转子的27%;在变工况下,会发生过膨胀和欠膨胀现象,从而导致出口流量脉动不均匀度增长以及机组绝热效率下降;啮合间隙的提高也会使绝热效率快速下降,并使排汽侧温度提高。其次,以螺杆膨胀机运行特性研究为基础,针对热电联产机组抽汽供热过程中参数不匹配导致的余压损失问题,提出了基于螺杆膨胀机的供热抽汽梯级利用系统。以某330MW机组为例,将提出的方案与喷水减温和热泵供热两种调节手段进行了变工况对比,并对节能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喷水减温作为一种常用的调节手段对机组而言是一种负收益调节方式;在额定供热负荷下,膨胀机方案的发电煤耗率比原系统降低了 4.74g/kW·h,供热(火用)效率提高了 17.29%,并且变工况时该方案存在一个最佳运行区域。提出了等效节能量指标来对热泵供热和膨胀机供热方式的节能效益进行评估,发现对于一般热电联产机组,热泵方案回收的低温热源热量要高于膨胀机发电量的3.81倍时,其节能效益才会优于膨胀机方案。再次,针对热电联产机组余热余压同时存在但耦合利用研究较少的问题,结合上述对热泵和膨胀机供热特性的研究,提出了耦合热泵和膨胀机的余热余压梯级利用系统。将吸收式换热、热泵梯级加热以及膨胀机余压利用相结合来进行供热。采用联合仿真方法对案例机组进行计算,并与4个参考方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额定工况下新系统的发电煤耗率降低了 13.84g/kW·h,供热(火用)效率提高了 13.93%。同时,热电解耦分析发现,额定工况下新系统电负荷运行范围增大了 23.34%,并且其最大供热负荷增大了 1 8.32%。此外,变工况分析表明新系统不论在煤耗还是供热(火用)效率上都具有优势,并且能够有效回收汽轮机排汽余热,实现汽轮机冷端近零排放。之后,针对锅炉湿烟气潜热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以上述设计的汽轮机余热余压梯级利用方案为基础,提出了将水喷淋法和溶液除湿法相结合的烟气余热和水协同深度回收利用系统。对顺流喷淋和溶液除湿的传热传质过程进行了建模,并采用联合仿真的方式,对全系统进行了参数分析和变工况计算。结果显示:对于喷淋塔,每一个液气比下均存在一个临界塔高和一个临界液滴粒径;液气比对喷淋塔和填料塔的性能影响最大,并且液气比的提高会减弱其它参数对传热传质过程的影响;在额定工况下,新系统回收了 38.46MW的烟气余热和55.81t/h的水,发电煤耗率降低了 8.91g/kW·h,供热(火用)效率提高了 12.12%。最后,将基于螺杆膨胀机的采暖抽汽余压利用方案在某330MW机组上进行了工程应用,并根据实际运行数据对螺杆膨胀机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直径600mm的螺杆膨胀机在采暖供热期间能够达到其额定发电功率720kW,相对内效率保持在设计值68%左右。本文以热电联产机组中低温余热余压梯级利用为核心,将系统结构设计和建模相结合,通过仿真计算和工程数据分析对系统运行特性和关键参数特征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内容和结论可为热电联产机组中低温余热余压利用的推广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砷、汞是全球关注的重要污染物,来源多样,其中燃煤发电是砷、汞污染最重要的人为排放源之一。同时,固废焚烧处理和金属冶炼也会产生高(含量)砷和高(含量)汞烟气。烟气中高含量砷和汞的排放不仅对环境构成了威胁,同时还会引起烟气污染控制设施选择性催化单元(SCR)催化剂中毒,增加运行成本。烟气砷和汞控制的关键是对气态零价汞(Hg0)和气态砷氧化物(As2O3)的脱除。目前,活性炭喷射技术是降低烟气重金属排放
苏通工程是国际首次应用特高压GIL的管廊(隧道)工程,工程采用敷设于隧道中的两回(6相)特高压GIL设备穿越长江,GIL采用纯SF6绝缘,总长约35km,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超长距离GIL工程。在特高压GIL国产化研制之前,高压GIL技术基本为ABB、西门子和美国AZZ等几个公司所掌握,我国未掌握超高压及以上电压等级GIL的核心关键技术。针对特高压GIL,由于其单个气室长、结构
根据地理环境、可用的一次能源形式和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世界各地的电力网络都有其特定的能源生产基本特征。许多国家在丘陵地区拥有巨大的水力资源,是发电的最佳选择。因此,随着这些国家的扩张和繁荣,他们的水力资源已成为其能源供应的关键因素,有助于尽量减少该地区对化石燃料发电的依赖建立电力系统模型使我们能够重现电力系统中相互作用的部件的动态行为。尽管计算机模拟已经成为电气工程领域几十年来的研究趋势,但有些现
面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能源转型问题,不断增加高效电力设备和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发电设备,能够利用甲烷、合成气,乙醇等燃料进行发电,在大中型发电站、微小型热电联产系统及移动源动力系统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SOFC系统还能与可再生能源进行耦合发电,在未来的电力、交通等领域中具有长远发展前景。不同应用领域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SOF
在世界能源短缺的今天,核能发展势在必行。然而核原料开采和核废料的处理过程中,铀及其衰变产物会不可避免的释放到周围环境中,而放射性核素可通过食物链在动植物和人体中富集,进而会对人体和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开发合成新型吸附剂材料,并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放射性核素,具有重要意义。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光电特性、理想的比表面积、丰富的表面化学性质、出色的化学和热稳定性,使其在环境污染物的处理中发挥
综合能源系统是整合多个异构能源子系统并提供多元化能源服务的物理载体,对实现能源梯级利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降低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去中心化和分布式决策特点的区块链技术,可为综合能源系统的能量管理提供支撑。本论文引入区块链技术对综合能源系统的能量管理开展研究,重构了能源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与数据通讯方式,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能量管理模型,并应用于多能源交互及能源与交通耦合场景。主要的研
目的 分析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AFLP)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法及妊娠结局,并探讨运用终末期肝病模型(end-stage liver disease model, MELD)评分系统联合实验室指标对AFLP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31例AFLP患者的病史资料、临床特点、
向太空中发射人造电子束作为空间主动探测的重要手段,在追踪地球磁力线、研究电子束与等离子体互作用等多个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相对论电子束在复杂空间环境的各种互作用机理与传输规律,探索相对论电子束在低海拔大气环境内实现稳定长程传输的途径,本文从不同轨道大气环境的特点出发,重点关注电子束与本底粒子互作用过程对束流传输的影响,通过构建理论和数值模拟计算模型,获取了传输过程中束流形态演化的
雅鲁藏布江(Yarlung Zangbo River)又名央恰布藏布,是我国的高原大河,也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国际河流之一,为西藏的主要淡水来源和水汽通道。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雅鲁藏布江流域沙漠化问题较严重,影响流域生态平衡及当地畜牧业发展。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是多年生草种,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广泛分布,营养价值和生态价值均较高。本研究通过调查雅鲁藏布江中上
随着风电比重的持续增加,风电机组遭遇外部故障导致规模化脱网的问题已经成为电网安全稳定的重大隐患,同时,传统发电份额不断被挤占,导致系统惯量下降,热备用容量减小,降低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裕度。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作为主力风电机型对电网至关重要,其弱的抗扰性和并网稳定性问题亟待解决。故本文旨在提高风电机组的抗扰性和致稳性,提高风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