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研究该菌产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特点,比较不同地区基因型的差异;研究其分子流行病学,确定碳青霉烯酶、整合子等元件在介导多重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5年7家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的126株美罗培南非敏感(MEM NS)、美罗培南敏感(MEM S)鲍曼不动杆菌19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该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基因间重复引物PCR(REP-PCR)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该菌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确定其亲缘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ER)、测序等方法分析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SHV、VEB、GES和IMP-、VIM-,OXA-23-like、OXA-24-like和OXA-58-like及OXA-51-like四个亚组的碳青霉烯酶基因;选取不同的耐药克隆株深入研究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对整合子可变基因进行PCR及全长的序列分析。结果145株临床非重复的鲍曼不动杆菌的MIC,MEM S株对头孢菌素类敏感率60%-75%,阿米卡星60%,喹喏酮类65%-75%,米诺环素85%;MEM NS株对头孢菌素类敏感率最低,头孢噻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0,其它头孢类抗生素仅为1.6%-18.3%,喹喏酮类4.8%-7.9%,阿米卡星11.1%,米诺环素为32.5%;二者均对多粘菌素B 100%敏感。北京协和医院检出P克隆、A克隆、L克隆、G克隆;解放军第三0四医院、北京医院均检出P克隆;A克隆株亦出现于浙江、大连、南京三个不同地区医院;浙江医院还发现另—T克隆耐药株,北京朝阳医院检出F克隆。检出blaOXA-51-like基因136株/145株(93.8%),MEM NS 126株菌中,blaOXA-23-like基因8株,blaOXA-23-like与blaOXA-51-like基因同时存在65株(51.6%)blaOXA-24-like基因1株、blaOXA-58-like(与blaOXA-51-like和blaOXA-51-like同在)基因3株。以不同医院为单位,依据药敏谱型挑选四种酶型阳性代表株,分别进行全长引物测定,经序列分析分别确定为OXA-23、OXA-72、OXA-66、OXA-68和OXA-58。未检出VIM-、IMP-、SHV-、GES-、和VEB-型的β-内酰胺酶。对12个代表克隆株进行整合子检测,共发现7种不同结构的Ⅰ类整合子,携带水解氨基糖苷类、利福平及氯霉素的耐药基因。结论七家医院均发现CRAB株的播散流行,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克隆株的传播是造成医院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增加的重要原因。各家医院流行的克隆株遗传是不同的。该菌产生的碳青霉烯酶最常见的是OXA-23型酶,且OXA-66/OXA-51-like广泛分布于鲍曼不动杆菌中,同时检测出OXA-72、OXA-58碳青霉烯酶基因。该菌通过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特别是OXA型碳青霉烯酶)、携带有不同基因盒的整合子,共同介导多重耐药或泛耐药;对不常用的抗菌药物如多粘菌素、米诺环素仍较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