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等是一种很脆弱的理想,甚至于致力于追求平等的人,一旦涉及到权力、职位和影响力的分配,都会在追求平等地过程中丧失它。如果我们不是在字面上来理解平等,就政治哲学而言,平等是一种规范性的概念,它体现了一种重要的政治价值,更是一种高尚的政治理想,并对当代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提出了要求。作为一种规范性概念,平等表明自身具有着重要的政治价值:一方面,现代的政治法律制度应该体现出平等的价值,并使之贯穿于从宪法到各种具体法律的规章制度之中。另一方面,现代的政治法律制度应该保证平等的价值,使之成为由宪法和各种具体法律确立的权利和要求。但是与自由不同,作为规范性概念的平等还没有像自由那样深入人心,作为道德理论的平等也没有像自由理论那样得到充分的阐述和论证。从而导致这样的结果,无论是作为政治哲学理论还是作为社会政策,平等在当代社会中都充满了争论。一部分人赞同平等主义,另外一部分人则反对平等主义。只有从理论上对不平等进行了有效地反驳,才能更好地证明平等。平等主义内部给出的反对理由是各不相同的,直觉论的平等主义者反对导致不平等的原因、目的论的平等主义者反对不平等本身,谁应该为不平等负责是义务论的平等主义者所关心的。平等主义无论是在对不平等的反对上,还是对平等的证明上,都难以使我们彻底地在理论上对其完全信服。“反平等主义”者对平等抱以悲观的态度,他们认为平等是遥不可及的,在现实中平等是既不可欲又不可行的,但是他们没有明确表示赞同不平等。“不平等主义”比“反平等主义”更为彻底,它们彻底地反对平等并明确支持不平等。这两种立场代表了对平等主义最强烈的批评。无论是平等主义理论,还是对平等进行批评的理论,尽管其论证严密批驳有力,但总显得构建不足,对社会现实问题也没有能够提出切实可行地解决方法。可是,客观地说来,这是政治哲学作为规范性理论的天生特点,诚如尼采所言,规范性理论本身就是无法直接面对现实的理论,这固然糟糕,却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剖析的马克思带我们回到了直接的历史现实面前。资本主义对人所造成的异化,给人性所带来的压迫,在今天愈发严重。当年马克思所反对的社会状况,以及要改善这种状况的紧迫性在今天也愈发凸显。平等的观念不仅贯穿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而且还投射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它依然值得我们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