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流动力学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剪切力的变化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状态而导致各种慢性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内皮细胞粘附特性的改变,因为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核心事件。本课题组前期实验在新西兰兔颈总动脉套环复制出狭窄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证明动脉狭窄后局部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特别是局部的紊流的出现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探讨两者的关系,本实验首先建立了体外流体模型,成功的模拟出了生理层流及致病紊流,并观察了不同流场对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及细胞粘附后内皮细胞中VE-cadherin表达与分布变化。 第一部分 体外模拟三种流场 目的 运用流动腔(FLOWCHAMBER)在体外模拟三种流场。 方法 对传统流动腔中的硅胶膜进行改造,并通过调节流量大小从而形成不同流场。用FLUENT软件对流场进行计算分析。 结果 在体外建立了低剪切力紊流、低剪切力层流、高剪切力层流。 结论 经FLUENT软件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流场的各项指标符合预期要求能代表体内流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