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渠道和交际方式,单独以文字符号构建的语篇已不能满足意义的表达,它需要与其他的符号资源整合起来创造意义,多模态语篇分析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焦点。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媒介,教科书语篇也呈现出显著的多模态特征,并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本研究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至2013年出版的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为研究对象对其概念意义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运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分析初中英语教材中语言和图像符号构建概念意义的方式,进而运用Royce的符际互补理论来分析两者在构建概念意义时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Go for it教材中图像符号最大的特点是以叙事再现为主,叙事类图像描述进行中的动作或事件的发展,无论是真实或虚拟的动作者,都是通过矢量的构建来再现做事过程。其中动作过程是叙事再现的主要形式,通过再现参与者的具体动作描写,有利于读者融入其中,鼓励他们模仿学习动作,图像符号以它特有的方式传递了概念意义。此外,概念再现主要以分类过程为主,通过图像中的参与者向读者传递一种上下级关系,有利于培养读者的逻辑推理能力。(2)在及物性系统中,语言符号主要以物质过程来叙述一系列事件,伴随使用关系过程来反映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过程来描述内在心理活动。此外,在语态类型中,语言符号主要以中动语态和主动语态为主。(3)图像符号和语言符号在构建概念意义时具有一定的互补关系,主要以重复和搭配为主,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概念意义不是以单一的模态展现的,图像符号在多模态语篇中不再处于附属地位,而是与语言符号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来建立完整统一的概念意义。本文表明了多模态教科书语篇对中学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为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提供了一些启示。对于教师来说,要注重图像和语言之间的互补关系,并充分利用多种符号资源来实现概念意义的传达,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要有意识地提高对多模态资源的敏感度和辨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