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语篇图文的概念意义与协同关系分析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snow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渠道和交际方式,单独以文字符号构建的语篇已不能满足意义的表达,它需要与其他的符号资源整合起来创造意义,多模态语篇分析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焦点。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媒介,教科书语篇也呈现出显著的多模态特征,并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本研究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至2013年出版的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为研究对象对其概念意义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运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分析初中英语教材中语言和图像符号构建概念意义的方式,进而运用Royce的符际互补理论来分析两者在构建概念意义时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Go for it教材中图像符号最大的特点是以叙事再现为主,叙事类图像描述进行中的动作或事件的发展,无论是真实或虚拟的动作者,都是通过矢量的构建来再现做事过程。其中动作过程是叙事再现的主要形式,通过再现参与者的具体动作描写,有利于读者融入其中,鼓励他们模仿学习动作,图像符号以它特有的方式传递了概念意义。此外,概念再现主要以分类过程为主,通过图像中的参与者向读者传递一种上下级关系,有利于培养读者的逻辑推理能力。(2)在及物性系统中,语言符号主要以物质过程来叙述一系列事件,伴随使用关系过程来反映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过程来描述内在心理活动。此外,在语态类型中,语言符号主要以中动语态和主动语态为主。(3)图像符号和语言符号在构建概念意义时具有一定的互补关系,主要以重复和搭配为主,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概念意义不是以单一的模态展现的,图像符号在多模态语篇中不再处于附属地位,而是与语言符号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来建立完整统一的概念意义。本文表明了多模态教科书语篇对中学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为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提供了一些启示。对于教师来说,要注重图像和语言之间的互补关系,并充分利用多种符号资源来实现概念意义的传达,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要有意识地提高对多模态资源的敏感度和辨识度。
其他文献
金漆木雕与金漆画是潮汕地区(主要指旧潮州府属地:潮州、揭阳、潮阳等各县)传统漆艺中必不可少的种类,是中国几千年来漆艺文化的传承,具有极高的审美性。本文运用了文献分析比较法、田野调查访谈法以及图像比较分析法,以潮汕传统漆艺代表“金漆木雕”和“金漆画”为主要研究对象。概述了潮汕传统漆艺的发展源流;从潮汕文化、宗教祭祀等方面分析潮汕传统漆艺体现的地域特色;对金漆木雕和金漆画相结合的形式从题材分类、艺术特
南朝至隋唐时期,西江地区酋豪的活动影响着岭南的历史进程。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以酋豪与朝廷的互动作为线索,对西江地区酋豪势力发展过程、岭南局势的变动和朝廷的民族政策进行分析,正文共四部分来探讨南朝至隋唐时期西江地区酋豪的势力变化,以及与之交织的岭南局势变动情况。酋豪是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军事、政治等方面的重要影响。绪论部分叙述选题缘起,对相关概念进行定义,概述国内外研究成果,说明研
哈尼语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一个语言,分哈雅、豪白、碧卡三支方言。切弟话是哈尼语的一支次方言,其使用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普洱市境内的江城县和墨江县,是自称?hi31ti??的哈尼族的母语。由于暂未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切弟话的方言归属尚未划定。本研究尝试以切弟话的结构助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描写,并通过与哈尼语其他方言的结构助词的比较,进一步讨论其共时特点和历时发展,为切弟话语言特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