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研究——以微博为例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rushui_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影响和渗透无处不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网络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同样也存在着负面的影响,本文主要关注的是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微博作为互联网社交平台的代表,近几年发展迅速,不可否认它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微博控”随处可见。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微博用户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这种身份的转换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看到微博上逐渐出现了虚假谣言、网络暴力、微博诈捐、人肉搜索等道德失范现象,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本文以微博为例,通过对微博道德失范现象的研究窥视整个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提出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探索解决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应对措施,树立人们正确的网络价值观,意在净化网络社会环境,发挥网络的正面效应和积极作用。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概括了国内与国外关于网络道德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对网络道德失范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概述,分析了网络的一般与特定含义和特点,概括了广义的网络社会与狭义的网络社会及其特点,阐述了网络社会的价值,对网络道德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现代社会网络使用中较为常见的微博道德失范现象,分别是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人肉搜索、侵犯他人权利、微博暴力、微博语言失范和微博诈捐,这些现象都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笔者在每个微博道德失范现象后都附上具体的真实案例分析,然后从社会环境、网络特点和微博用户个人原因三个方面寻找微博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  第四部分阐述微博道德失范现象的应对措施,首先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政府要完善相关网络法律法规,加强立法,让网络行为有法可依;其次从微博运营商角度来说,要加大微博运营商对微博用户的监管力度,做好信息的审核工作;再次,从用户个人角度来说,要提升自身媒介素养,自觉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形成自律;最后,从社会角度来说,要集合社会各界力量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联合、建立行业协会和群众组织、重视学校的网络道德教育等。  对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研究,寻求解决网络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应对措施,净化网络空间,积极发挥网络发展的正面影响、减少负面影响,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他文献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鼓励和引导各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
随着上海市户籍管理制度的逐步放开,许多来自农村和其他城市的移民取得了上海市的户籍身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上海人。然而,这些外来的“新上海人”的身份认同却受到制度、经
有宗教信仰的女性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被她们从属的宗教所形塑。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来呈现三种世界性宗教——道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以及他们对女
贫困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贫困群体中,除了收入型贫困群体外,还存在着一类新型贫困——“支出型”贫困群体,支出型贫困是相对于以收入为衡量标准的另一贫困群体。支出型贫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