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多胺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kkpu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瓜(Cucumis sativus L.)起源于亚热带地区,是葫芦科甜瓜属一种非常重要的蔬菜作物。近年来,黄瓜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设施蔬菜之一,但黄瓜是典型的冷敏植物,对低温胁迫非常敏感,低温是黄瓜反季节设施栽培的关键限制因子。如何提高黄瓜耐冷性已成为黄瓜栽培的研究重点。多胺(PAs),特别是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延迟衰老的作用,并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而关于尸胺(Cad)在黄瓜抗冷性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报道。本研究以耐冷材料‘长春密刺’和冷敏材料‘北京截头’为实验材料,测定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外源多胺对黄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尸胺与黄瓜抗冷性的关系。1外源腐胺、精胺、亚精胺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应用外源多胺(Put、Spd、Spm)处理两叶一心黄瓜幼苗,然后进行(昼/夜,8℃/8℃)的低温及恢复处理,研究外源Put、Spd、Spm对黄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F0、Fm、Fv/Fm、Fv/FO)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m、Fv/FO)呈下降趋势,初始荧光F0呈上升趋势;与单纯低温胁迫相比,外源Put、Spd、Sprα预处理均可以提高Fm、Fv/Fm、Fv/F0,而使F0降低。这一结果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方面验证了外源Put、Spd、Spm对改善黄瓜的耐冷性有一定的作用。2外源尸胺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分析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研究外源尸胺(Cad)增强黄瓜幼苗耐冷性的生理机制。以黄瓜耐冷材料‘长春密刺’、冷敏材料‘北京截头’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低温(昼/夜,12℃/7℃)及恢复处理,研究低温胁迫下外源尸胺对黄瓜幼苗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ad处理可以使低温胁迫下‘长春密刺’、‘北京截头’的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分别降低16.30%、15.15%和13.13%、12.54%,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16.99%、11.20%,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9.35%、2.90%,脯氨酸含量分别上升20.54%、17.36%;使SODPOD、CAT、APX的活性均显著上升,分别提高9.64%和8.42%、19.83%和18.97%、31.95%和41.29%、10.66%和17.13%;同时可改善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据此认为: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外源尸胺通过促进黄瓜幼苗叶片可溶性物质含量的增加及抗氧化酶活性水平的提高,来降低膜的过氧化水平,从而增强黄瓜幼苗的抗冷性。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