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同源宾语构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这一构式之所以特殊,原因在于有些不及物动词可以直接连接与其在形态或语义上相关的名词作为宾语,这种语言现象在英语语法中称作同源宾语构式。例如,Mary laughed a sad laugh.同源宾语构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前人研究,把他们的研究分为以下几个视角,传统语法视角、转换生成语法视角、功能语法视角、认知语言学视角。综述发现,大多数学者对英语同源宾语构式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是,很少学者深入探讨同源宾语构式的生成机制问题。因此,本文尝试从认知语法视角对英语同源宾语构式的生成机制问题进行研究。说话者的概念化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识解。研究发现,在同源宾语构式中,同源宾语具有较强的修饰语需要性,低及物性等特征。同源宾语既可以识解为相应动作的结果,也可以识解为动作本身的一种类型。同源宾语是构式的信息焦点,且它的产生是概念物化的结果。同源宾语构式中凸显的形容词和SVA(Subject-Verb Adverbial)构式中的副词表达不同的概念内容,前者经历了物化过程,进而形成了一个抽象的概念域,后者仍保持其过程识解。本文运用认知语法中的范畴化对英语同源宾语构式和单宾语构式进行比较。对比发现英语同源宾语构式受到单宾语构式的影响,在其动词和宾语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单宾语构式对同源宾语构式中的动词进行范畴化,从而使这些动词获得额外的“致使-存在”意义。本研究还根据认知语法中的凸显,分析同源宾语的组成成分。除此之外,基于兰盖克的认知模型,提出了新的认知模型,主要讨论同源宾语携带修饰语和无修饰语的情况,进而更好的解释英语同源宾语构式的生成机制问题。近来,随着该构式的广泛使用,构式中动词的意义会发生改变,既包括其原始义,又包括“致使-存在”的扩展义。本文对同源宾语构式的探讨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仍有不足之处。最后一章阐述了研究的不足和展望,期待推动后续研究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