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包裹体的设计仅限于宝石鉴定方面的探讨或宝石切割时所追求的特殊光学效应,迄今为止将包裹体本身作为设计对象的首饰却不多见。笔者希望对包裹体这一微观自然物进行感性的思考以及艺术性的呈现,去寻找和发现这一微观存在独特的魅力并用首饰这一媒介展现出来,这也是该论文研究目的所在。首饰是与人和生活最贴近的艺术形式,必定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因此本文第一章重点分析了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作品特点并用具体案例阐述当下设计概况(即直观的、碎片的、重构的),那么在这一前提下如何进一步突破常规层面上对包裹体的认知,去寻求属于自己的设计语言和“包裹体”呈现方式成为本文讨论的重点。包裹体作为一种隐现于宝石中的微花,在本文第二章主要关注了包裹体本身的特质,包括形、色、质都直接影响宝石的审美传达,比如星光效应正是对材料的合理设计。本文主张的是尊重宝石内部的差异性存在,而不是对于该微观自然物的主观忽视,因为包裹体以其独特的视觉结构与存在方式都能为首饰设计提供应用与表现的可能性。第三章将普遍观念上的“杂质”(包裹体)与具有典型性的无暇永恒的象征物“钻石”进行最直观的对比,尝试从人文与社会因素方面探讨形成两者观念区别的原因。在设计和创作方面,笔者阅读了大量文学资料的同时进行了相关视觉经验积累,将调研过程与思考方式详尽的记录下来,并展开与主题概念相关(对于价值的再定义)的多项视觉实验,跨界了包括装置艺术、雕塑艺术以及行为艺术等方式,并试图从中找到最适合的表现形式,为进一步首饰化作准备。通过语境转换的设计方式将包裹体从宝石学中跨越出来,把它作为一个设计概念去处理,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诠释包裹体。第四章在最终呈现的首饰设作品中,将被摒弃的包裹体还原成最初的宝石状态,也就是将包裹体重新回归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