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肥胖对单药治疗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接受倍博特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影响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CHINA STATUS Ⅱ,是一个多中心、前瞻性的观察性研究,旨在评估以缬沙坦/氨氯地平80/5mg的单片复方制剂为基础的治疗对单药控制不良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随访8周。通过对China Status Ⅱ数据库资料的分析,了解超重、肥胖对倍博特(氨氯地平/缬沙坦)治疗单药血压控制欠佳的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影响。了解中国肥胖高血压患者的可控率以便找到降低高血压的方法。方法:自2010年10月12日至2012年2月20日,从中国的238家医院入组了11422名符合要求的患者。以BMI为基准,将China STATUS Ⅱ的人群分为肥胖组(BMI≥28,,n=1448,),超重组(24≤BMI<28,n=5140),和正常组(<24,n=4701)。以腰围为基准,将人群分为四组,腹型肥胖组(男性,>90cm,n=3215;女性,≥85cm,n=1883)和正常组(男性,<90cm,n=3169;女性,<85cm,n=2915)。在用足疗程倍博特后,我们基于不同的BMI和腰围组,分析了MSSBP/MSDBP的降低幅度和血压控制率,并分析超重或肥胖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关于血压变化值,在BMI≥28的高血压患者,MSSBP/MSDBP的降幅为26.2±12.3/15.5±9.3mmHg,超重组的和正常组的降幅分别为27.1±12.0/15.3±9.3mmHg和27.5±12.3/15.0±9.4mmHg (P>0.05)。关于8周血压控制率,在BMI≥28,24≤BMI<28,BMI<24组,控制率分别为75.1%,75.9%和78.0%(P=0.016)。血压控制率在腹型肥胖患者和正常腰围患者间无明显差异。此外,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在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别为1.4%、1.6%、1.1%。腹型肥胖的男性和女性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6%和1.7%,与体型正常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以缬沙坦/氨氯地平80/5mg单片复方制剂为基础的治疗,对单药控制不良的中国高血压患者,用药8周后血压平均下降幅度为27.1/15.2mmHg,血压控制率为76.8%,无论患者超重和肥胖与否,治疗同样有效。BMI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要高于高血压伴超重/肥胖患者的血压控制率。
其他文献
Ikaros基因编码锌指结构蛋白,是重要的血细胞分化相关因子,同时也是白血病发生的肿瘤抑制剂。研究发现Ikaros功能的失活和B,T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有很大相关性,其功能的发挥主要
腹主动脉瘤是最常见的动脉瘤之一,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大血管疾病。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目前治疗常规型腹主动脉瘤的最佳选择。然而,由于特殊型腹主动脉瘤不满足安置覆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由于联合化疗和支持治疗的不断完善,白血病患儿的长期生存率已得到显著提高,然而复发仍是儿童白血病治疗
目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但高龄患者(≥75岁)往往未被纳入CRT的临床试验中。因此,对于高龄
E2F1通过下调VEGF和PLGF的基因表达抑制心脏新生血管形成目的:新生血管的不足限制了心肌组织再生,导致缺血性心脏疾病的发生。研究转录因子E2F1对心肌缺血后新生血管形成的影
法国革命是英国政治史上的分水岭,它造成了18、19世纪之交英国政党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随着革命日趋激进以及反法战争的爆发,辉格党内开始发生分裂,其中的保守派最终分离出来,加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院精神卫生科的关系se,AD)是一种常见的以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老年期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
动脉粥样硬化(AS)及其并发炎症引起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已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其防治一直是世界性公共卫生的重点和难题。研究表明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AS斑块的进展、破
尖锐湿疣(Condy lomata acuminata,CA)的发病率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日益增高,目前在发达国家已成为最常见的病毒性性传播疾病(STD)。GA在我国发病情况仅次于淋病,并且日渐增多。
目前各车辆段工装设备均存在检测数据未实现集中监控的问题,为适应车辆设备管理数字化、网络化的要求,特提出了基于OPC技术的车辆检修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从而实现对车辆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