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012年《安徽商报》中的网络民意报道分析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社会公众进行民意表达的新渠道和新平台;与此同时,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大力冲击,使得报纸在以往的运营模式之外也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发展方向,而对网络民意的充分报道就是这些探索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安徽商报》在创刊之处就经历着我国的报业改革,这让《安徽商报》在市场化进程中能以更敏锐的眼光和更坚定的态度进行尝试和实践。面对着网络民意的快速发展,《安徽商报》充分认识到其对我国政治政策的制定、社会公共事务的解决及市民意识水平提高的积极影响。所以《安徽商报》将其纳入其传播议程中来,并开设“万象一周”、“万象网眼”等专版,直接选取网民的意见、看法和态度进行报道,开设“互动社区”与网民进行互动,积极有效的提高对网络民意报道的深度,并就网络民意进行专题式报道,保证对网络民意的真实的剖析和呈现。这些都表明了《安徽商报》对网络民意的重视和关注。网络民意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而我国社会矛盾的逐渐密集、公民权利意识的崛起、传统信息的不对称又给网络民意带来进一步的发展。网络民意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得网络民意在疏泄社会矛盾、弥补传统信息传递互动的缺失、弥补传统媒体真实声音的缺失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网络民意和传统媒体的报道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推动,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力,这也对政府决策方向和社会公共事件的发展走向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在充分肯定网络民意的同时,传统媒体还需要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网络民意都能进入到传统纸媒的议程中去,因为网络民意和传统纸媒的议程设置是有区别的;同样,网络民意也还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网络网络民意不能完全体现和代表现实民意,有些意见和看法有失偏颇;网络水军的泛滥,导致很多网络民意时不真实的;大众的狂欢和群体反叛现象以及网络暴力等都是导致网络民意不足以被报道的原因。这就需要传统媒体在对网络民意报道时进行甄别和理性分析,保证出现在传统媒体上的网络民意是积极真实的,在充分传统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的同时给网络民意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
其他文献
在商业文化席卷全球的今天,大众传媒的繁盛有目共睹,广告的狂欢随之而来。消费者进行消费的时候看重的除了商品本身,更多的是其附加的符号象征价值。本文以男性形象为切入点,
移动互联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阅读偏好与思维模式,它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一个时代的传播手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对社会图景带来的巨大改造
期刊
本文基于“女性与传播”的研究背景,运用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的“神话”学研究,从社会性别角度对改革开放至今《河北日报》头版中的女性新闻图片报道做一个梳理,分析不同时间
互联网时代产生新的思考模式和生产方式,这些都不断冲击电视等传统媒体。在此背景下,电视真人秀节目也在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2012年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在
村落研究是我国文化研究的重要方面,国内外学者对此著述颇多。“媒介与村落”是其中的一个研究视角,它综合了传播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多个学科领域。2013年是汶川大地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