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们对于猪肉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肯定,改良肉质性状将是我国未来动物育种工作中的重点。在人类的研究中,已经发现脂肪细胞分化和决定因子-1(ADD1)基因与脂肪外组织的脂肪沉积有着确定的连锁关系。ADD1基因同PPAR基因、C/EBP基因共同调控脂肪细胞的分化,同时参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乙酰辐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葡萄糖激酶(G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等有关脂肪合成和葡萄糖代谢的基因的表达。最近的研究表明,ADD1基因能够调节非脂肪组织的脂肪沉积。有鉴于此,本研究以猪ADD1基因为猪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来研究猪ADD1基因多态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具体工作极其结论如下: (1)ADD1的克隆和表达: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首次克隆猪ADD1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和部分DNA序列。经过同源性分析和蛋白质三维保守性结构分析以及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序列是猪ADD1基因。 (2)ADD1的表达规律: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了猪10种组织的RNA表达量。结果显示在心、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肌肉、脂肪等组织都有ADD1基因的表达。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低。为ADD1基因与肉质性状的连锁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3)ADD1基因的SNP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利用PCR-SSCP方法扫描了部分DNA序列,发现了一个SNP。在两个试验组(不同的品种和营养因子效应)中检测ADD1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并且根据不同的试验组构建不同统计分析模型对ADD1基因的SNP与肉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试验组A(存在对肉质有显著影响的营养因子效应)中,ADD1基因AB型和BB型在肉色和肌内脂肪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AB型与BB型相比有较高的肌内脂肪含量、浅的肉色。各个营养组间肉色、肌内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pH值等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在试验组B(存在对肉质有显著影响的品种效应)中,ADD1基因AA型和BB型间在肉色、肌内脂肪和嫩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AA型有较高的肌内脂肪含量、浅的肉色和较高的嫩度。据此认为,猪ADD1基因的SNP与肌内脂肪、肉色等肉质性状有确定的相关关系,ADD1基因是这些性状的主基因或与主基因连锁。利用生物学软件分析突变对RNA二级结构和蛋白质等电点、结构跨膜、蛋白酶酶切位点。发现突变只导致产生了一给蛋白酶酶切位点,其他未有变化。蛋白酶酶切位点的变化可能是ADD1基因与肉质性状相连锁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