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在新世纪文化发展过程中受到全社会普遍重视。其中对于“信”思想的研究为研究传统文化提供理论支持。关于“信”之思想的解答在《论语》一书中共出现高达38次,可见在孔子整个思想体系中“信”思想所占之地位重要。目前学术界对于孔子“信”思想研究较多,且多集中在与现实诚信建设等方面来从伦理学角度来阐述“诚信”文化。当然孔子的“信”思想不单单指从伦理角度所理解的“诚信”一说,还可从“信”思想发生发展之可能这一认识论角度解答,从“信”思想宗教性层面来说明,以及从如何实现“信”思想这一实践方式方法来讲。了解孔子的“信”思想,需要从其思想渊源着手,把握思想发展脉络,了解孔子之前“信”思想形成发展状态,以及孔子之后儒家对“信”思想做的进一步整理。在对孔子“信”思想脉络梳理完毕后,再从其自我约束性、血缘伦理性、实践目的性和过渡性等方面呈现特点对“信”思想做全面把握。之后需结合孔子思想体系中其他方面,如仁、礼等方面对“信”思想做再次分析,把握不同思想特点之不同侧重,熟悉不同思想特点之间关系。从而更好的从宏观上了解孔子“信”思想,甚至扩大到对整个孔子思想把握上。最后与佛家“信”思想做对比,以便更好突出孔子“信”思想所具有深层次内涵。思想之产生可为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动力,进而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社会所服务,但同时也受当时政治社会条件等因素制约。孔子“信”思想的产生受当时社会环境制约尚存在诸多不足,但对于当时社会政治发展起一定促进作用。随着中国诚信建设进一步受到党和国家重视,孔子“信”思想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当前理论发展、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建设等诸多领域都有较强促进作用。了解和把握孔子“信”思想,不单是儒家学术自身发展所要求,同时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