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研究TPS在肝癌的表达及与肝癌细胞分裂增殖活性的关系。 (2)探讨TPS在肝癌的早期诊断,早期预告复发和转移,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1)IHC-SABC法研究肝癌细胞CYK 18、PCNA的表达情况。 (2)ELISA和酶免疫法测定血清TPS和AFP水平。 (3)选择肝癌、肝硬化、肝炎患者及正常健康人,分析TPS在肝癌的诊断、监测及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1)所有肝癌切片CYK18、PCNA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 (2)PCNA染色阳性:+62.5%(60/96),++26.0%(25/96),+++8.3%(8/96),++++3.1%(3/96);各组中位TPS水平依次为+137.98u/l,++685.3u/l,+++1126u/l,++++4672u/l,各组间差异显著(P<0.001,K-W检验)。 (3)以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肝癌的诊断Se TPS为89.6%(86/96),AFP为73.0%(70/96),二者差异显著(P<0.01,U检验)。小肝癌TPS、AFP的诊断Se分别为77.8%(28/36)、55.6%(20/36)(P<0.05,U检验)。 (4)肝炎、肝硬化、肝癌病人的中位TPS水平分别为77.5u/l、166.91u/l、299.06u/l;中位AFP水平分别为6.13ng/ml、12.91ng/ml、56.32ng/ml。以TPS≥80 u/l为诊断肝癌标准,TPS在肝炎、肝硬化、肝癌的阳性率分别为40.0%(8/20)、70.0%(21/30)、89.6%(86/96);以AFP≥25ng/ml为诊断肝癌标准,AFP相应的阳性率为10%(2/20)、26.7%(8/30)、73.0%(70/96)。联合B超检查,(TPS+B超)在肝炎、肝硬化、肝癌病人的阳性率分别为5%(1/20)、20%(6/30)、89.6%(86/96);(AF+B 超)对应的阳性率分别为5%(1/20)、16.7%(5/30)、73.00(7/96),TPS的假阳性率明显下降。 6)22例接受 RF治疗的病人随访 6月,根据疗效分为好转、稳定、恶化3组,各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3、6月的TPS水平(u/l)分别为:好转组(9例)190.95、77.5、88.99、125.77;稳定组(6例)385.13、124*4、147.36、200*6;恶化组(7例)2632.8、232.57、695*9、2325.l。 历)96例肝癌手术病人随访1年,l例发生远处狮)转移,3例出现局部复发。TPS在这4例都表现出早期预告作用,提前时间(leadtime*七个月不等。而AFP仅在2例复发病人有早期预告作用,提前时间为3月。 ()随访 96例肝癌手术病人和 22例聚能刀治疗病人,l年生存率分别为 gi.50O8泅6贞 45.50(10o2\治疗前TPS水平(中位值)在存活者为:手术组246.84 u/l(78.3-1870),y组 186.12 u/l(3*2-26 50),在死亡者分别为:手术组4400.9 u/l(1257.7-5260.3),RF组2885.3 u/l(993.16*587.8),生存与死亡组间的*PS水平有显著差异沙叩刀1,W Icoxon检验)。结论: ()肝癌细胞膜上高度表达 CYK。 (2)肝癌细胞分裂增殖活跃,血清TPS水平高低与肝癌的分裂增殖活性正相关。 u)在肝癌的诊断上,TPS较 AFP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但假阳性率也高,联合B超检查可降低假阳性率。 N)TPS用于术后监测,早期预告复发、转移较AFP更敏感。 6)动态测定血清TPS水平能反映治疗效果及病情转归。 (6)治疗前血清TPS水平与预后相关,并受治疗方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