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态池沸腾过程中微液膜传热与蒸发特性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84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沸腾换热在较小的温差下即可以实现高效的热量传递,因此沸腾传热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核聚变反应堆等各种工业设备的冷却,具有极为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然而,由于沸腾现象本身的复杂性,目前对于其机理及传热特性的理解仍十分不足。因此,对于沸腾传热机理的研究对于其应用具有重大意义。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已通过大量实验证实沸腾过程中气泡底部与传热面之间存在一层微米厚度液层(微液膜),然而关于微液膜具体结构及其蒸发特性的认识仍不充分。虽然采用现有的实验测量方法得到了部分透明传热面上微液膜厚度的研究成果,但也仅限于较低的低热流密度条件,高热流密度条件下微液膜结构和蒸发特性的研究罕见有报道;特别是对于铜、不锈钢等常见的非透明金属传热面,现有的光学测量手段则无法提供沸腾传热面上微液膜的可视化研究结果。本论文基于VOF法,分析不同传热面上微液膜的蒸发特性以及高热流密度下微液膜的结构变化与蒸发特性,主要工作包括以下部分:首先,基于微液膜结构的实验结果,本文利用文献中的计算方法与模型进行四种不同材质传热面的模拟,分析传热面热物性对于微液膜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液膜区域,由于微液膜蒸发带走传热面上一部分热量,传热面过热度较初始过热度有一定程度上的下降,然后在干涸区域,传热面的过热度又回升,且导热系数高的金属传热面上过热度下降的极小值高于导热系数低的玻璃传热面。此外,传热面的导热系数越高,微液膜的蒸发量越高。最终,微液膜蒸发量占总蒸发量的比例大约在40%到70%。其次,由于现有程序计算中微液膜和气泡连接处的视觉接触角依赖于实验数据,限制其在无实验观测数据条件下的计算。本研究基于连接处的受力分析将上述计算方法进行改良,使视觉接触角无需依赖实验结果。然后对改良后的程序进行了验证性计算,与原有结果基本一致,之后基于上述改良后的程序进行了高热流密度下的微液膜沸腾模拟,分析在高热流密度下微液膜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高热流密度下微液膜的干涸速度大于低热流密度下微液膜的干涸速度,其微液膜区域的存在时间小于低热流密度下微液膜区域的存在时间。
其他文献
习题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习题教学既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圆锥曲线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高中习题课教学中圆锥曲线的相关习题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选取圆锥曲线章节,尝试将波利亚“怎样解题表”的相关理论应用到圆锥曲线习题课的教学中。考虑到圆锥曲线习题课中习题综合性强、难度较高,若在习题课中初次引入波利亚理论,学
为解决传统氯酸钠法二氧化氯发生器用于饮用水消毒存在的二次污染和残液处理问题,本文以该类发生器的发生液为研究对象,采用气提式负压曝气技术分离其中的ClO_2等有效成分,研究气液分离效果及影响因素,探讨残液回用方法及效果,结合实验结果设计残液分离回用装置,通过残液分离回用装置的运行实验,考察用其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分批次制取的一定体积和浓度的ClO_2发生液为研究对象
皮肤癣菌病是犬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可造成脱毛、瘙痒等症状,影响患宠的生活质量。盐酸特比萘芬抗菌谱广,对犬皮肤癣菌易感菌——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须毛癣菌效果良
研究了交界面移动情况下流固耦合稳态传热的数值稳定性问题.考虑Dirichlet-Robin组合边界条件,用速度表征交界面的移动情况,流体域和固体域分别采用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单元法进
针对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过程中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参数选择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提出了一种与贝叶斯推理相结合的LS-SVM资源定量预测方法,并将其与证据权法(Wof E)进行了
对卧式水轮发电机转子的动平衡试验方法进行探讨,分析不平衡的原因,采取对应的措施,并对机组进行实际操作验证,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正>皮肤癣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毛发、皮肤和指(趾)甲的浅部感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癣。据我们在对北京市动物医院门诊病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