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粒子和纤维协同增强地聚合物砂浆耐久性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47150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特兰水泥自问世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但是水泥的生产过程伴随着大量二氧化碳的产生,水泥的大量生产对环境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急需寻找环保型胶凝材料代替水泥,支撑土建行业的发展。地聚合物是一种无机聚合物材料,生产过程中能耗低,排放污染物少,是一种环保型胶凝材料。它具有由Si O4和Al O4四面体单元构成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自1978年Davidovits提出地聚合物概念以来,它凭借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较好的耐高温性能、耐腐蚀和原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潜力代替水泥的胶凝材料。但地聚合物的制备依赖高温养护等条件,普通地聚合物砂浆在常温养护下,仍然存在强度较低,脆性大,结构不够致密,耐久性较低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地聚合物砂浆的耐久性,本文以偏高岭土、粉煤灰、水玻璃、氢氧化钠、石英砂为原材料,并掺入不同掺量的纳米Si O2和聚乙烯醇(PVA)纤维,制备了纳米Si O2和PVA纤维增强地聚合物砂浆,并系统研究了纳米Si O2和PVA纤维对地聚合物砂浆耐久性的增强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确定了地聚合物砂浆的配制方法以及最佳试验配合比,并确定了纳米Si O2的质量掺量以及PVA纤维的体积掺量。(2)通过单轴抗压试验,测试出了地聚合物砂浆的抗压强度,随着纳米Si O2或PVA纤维掺量的增加,地聚合物砂浆抗压强度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分别在纳米Si O2掺量为1.5%或PVA纤维掺量为0.8%时达到最大。通过扫描电镜试验,研究了纳米Si O2和PVA纤维地聚合物砂浆的微观结构,从微观层次上揭示了纳米Si O2和PVA纤维对地聚合物砂浆的增强机理。(3)通过氯离子电通量试验,测试了地聚合物砂浆的电通量值,分析测试结果得出:随着纳米Si O2或PVA纤维掺量的增加,地聚合物砂浆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均先增强后减弱,并分别在纳米Si O2掺量为1.5%或PVA纤维掺量为0.8%时达到最佳。(4)通过快速冻融试验,在各掺量地聚合物砂浆经受了25次冻融循环破坏后,观察了各掺量地聚合物砂浆的表观破坏现象,并测试了各掺量地聚合物砂浆的抗压强度损失系数。分析测试结果得出:随着纳米Si O2的增加,地聚合物砂浆抗冻融性能先增强后减弱,在纳米Si O2掺量为1.5%时达到最佳,随着PVA纤维掺量的增加,地聚合物砂浆抗冻融性能逐渐增强,在PVA纤维掺量为1.2%时达到最佳。(5)通过硫酸盐干湿循环试验,测试了地聚合物砂浆经受90次硫酸盐干湿循环侵蚀后的质量变化率和硫酸盐耐蚀系数,研究了各配比地聚合物砂浆的表观破坏形态。分析测试结果得出:随着纳米Si O2或PVA纤维掺量的增加,地聚合物砂浆抗硫酸盐性能均表现出先增强后减弱,并分别在纳米Si O2掺量为1.5%或PVA纤维掺量为0.8%时达到最佳。通过扫描电镜试验,研究了纳米Si O2和PVA纤维地聚合物砂浆受硫酸盐侵蚀后的微观结构,并与未受侵蚀地聚合物砂浆微观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丁酸梭菌(CGMCC 9386)(Clostridium butyricum,CB)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挥发性脂肪酸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丁酸梭菌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
三峡大坝建成后,三峡上游航道水深得到极大改善,货运量迅猛增长、通航船舶吃水明显加深,航道安全性总体提高。与此同时,高货运量带来的船舶坝前拥堵、大量被淹没构筑物形成的库区碍航物、两岸滑坡体增多以及库尾的回水变动区,形成三峡库区新的水上通航安全重点防控航段,制约了三峡库区航运效益的发挥。科学辨识三峡库区“黑点”航道,对提高三峡库区船舶通航安全,支撑“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卤氧化铋BiOX(X=Cl,Br,I)是由[Bi2O2]2+层夹在两个卤素离子中间形成([X-Bi-O-Bi-X])层状结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催化材料。其中BiOBr的能隙宽度较窄,约为2.7 eV,吸收波长可延伸
双酚A(Bisphenol A,BPA)是多种日常生活用品中最常添加的一类化工材料,同时也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EEDs),能够扰乱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其中对生殖功能有显著影响。菟丝
卷积神经网络的提出,使得与图像相关行业获得了巨大的突破。但目前人物检测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人物识别精度不高、识别速度欠佳等问题。人物图像中人物检测精度不高,直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