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支气管咯血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危重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目前国内外对于支气管咯血的出血源研究手段多为纤维支气管镜、数字化血管减影术(digitalsubtractangiographyDSA)等。计算机技术和CT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体内血管分支的重建成像成为可能。本研究利用16排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显示支气管咯血患者的出血血管,使介入医师在治疗前充分了解肺部血管解剖及目标血管,给他们在制定尽可能完善的治疗方案方面提供帮助,以减轻治疗的创伤性、降低支气管咯血的再发率,同时可以大大减少术者及患者的射线辐射量,使治疗个性化。
材料与方法2005年3月至2005年7月在本院行胸部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gy,CTA)检查的患者153例。实验组:支气管咯血患者125例,男性72例,女性53例,年龄19~82岁,中位数年龄50.5岁。肺癌44例,(最大径大于3cm的大肺癌29例,最大径小于3cm以下的小肺癌15例),支气管扩张29例,肺结核15例,慢性炎症24例,肺栓塞12例,肺动静脉畸形1例。
对照组:28例排除心肺疾病的受检者,年龄22~48岁,中位数年龄35岁。
所用设备为TOSHIBAAcquilion16多排螺旋CT,行常规胸部平扫后,进行胸部CT血管造影检查。然后分别利用表面遮盖重建(surfaceshadeddisplay,SSD)、遮盖容积重建(shadedvolumereconstruction,S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s,MPR)和曲面重建(curvedplanarreconstruction,CP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MIP)技术进行血管重建。
将所有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扫描数据传送到Vitrea-3.7工作站后,分别由三名资深的胸部影像诊断医师对数据进行处理、重建,并测定各种血管的直径、数目,显示其起源、走行、形态,并记录在案,取三者所测定的内径平均值或截面积平均值为统计分析值。根据所测定的支气管动脉的直径、起源、走行、形态,统计出正常的支气管动脉的正常值范围,比较正常人支气管动脉与实验组间的支气管动脉之差异性;观察伴有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侧枝供血的支气管咯血患者的支气管动脉内径、起源、走行、形态,并比较伴有与不伴有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侧枝供血的支气管咯血患者之间支气管动脉内径的差异性;探讨各种引起支气管咯血性疾病的肺循环血管形态学改变。
利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正常组与实验各组间的支气管动脉内径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2.支气管扩张与小肺癌、慢性炎症、肺栓塞、肺结核之间;小肺癌与大肺癌、肺结核、慢性炎症组之间;大肺癌与肺结核、肺部炎症、肺栓塞之间、肺结核与肺栓塞之间比较,P<0.05,支气管动脉内径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组间比较P大于0.05,支气管动脉内径无显著性差异。
3.36例伴有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侧枝供血的支气管咯血患者,供血于病灶的支气管动脉内径平均值为1.946mm,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SD)为0.631mm,而不伴有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侧枝的88例患者供血于病灶的支气管动脉内径平均值为2.3745mm,标准差(SD)为0.528mm,两者相比较,P<0.01,支气管动脉内径具有显著性差异.
4.36例病人伴有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侧枝供血,其中24例患者具有胸膜病变,12例无明显胸膜病变,88例不伴有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侧枝供血的咯血患者中有胸膜病变仅为7例。X2检验,X2=36.8,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有无胸膜病变与是否含有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侧枝有直接相关性。
5.正常对照组与各实验组之间右下肺动脉平均内径比较,P<0.05,表明对照组与各疾病组的右下肺动脉平均内径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各疾病组之间比较P>0.05,表明各疾病组之间右下肺动脉内径无明显差异。
6.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左下肺静脉截面积比较F=1.3,F<Fa(v组间,v组内),各组间方差不齐,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实验各亚组间及其与正常组之间的左下肺静脉截面积总体均数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左下肺静脉截面积差别无显著性。
结论1.支气管咯血患者在介入治疗前接受MSCT胸部血管造影检查是必要,也是可行的。MSCT胸部血管造影能显示异常的支气管动脉、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侧枝、肺动脉瘤、肺动静脉畸形及部分支气管-肺动静脉分流。
2.咯血性疾病可使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增粗,但是对肺静脉影响不大。疾病类型不同血管粗细影响不一,部分有显著性。
3.据实验数据推断,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侧枝的存在,部分减轻了病理情况下增加的支气管动脉的血流灌注量,从而使支气管动脉扩张程度减轻。同时其与胸膜病变有密切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