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逐年增高,本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冠心病(CAD)。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可因炎症反应加剧、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急性血栓形成而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因此,抑制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炎症反应,减少斑块破裂的机会,将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据统计,目前我国血脂异常人数>2亿,且人数仍在不断上升,血脂异常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而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均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寻求一种合适的防治方案将成为心血管内科医师迫在眉睫的问题。西医调脂药物层出不穷,他汀类药物调脂虽然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患者在服用药物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亦不可忽视。为达到治疗标准而大剂量应用他汀类药物造成的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不良反应及横纹肌溶解风险逐步暴露了其使用的局限性,传统中医药在本病的防治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西医治疗的补充,而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在调脂、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方面疗效是肯定的。探求一种更加安全、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案仍然是临床广大医务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本病当属于祖国医学的“胸痹”、“心痹”、“卒心痛”和“真心痛”等范畴,其病机阐述首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本病病位在心,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性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以脏腑气血亏虚为主,标实则以痰浊、血瘀等痹遏胸阳、阻滞心脉相关。本研究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根据益气活血祛痰法,采用中成药脂必泰胶囊治疗气虚血瘀痰阻型稳定性冠心病伴有颈动脉斑块患者,并从患者血脂四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酸、肌酸激酶及颈动脉彩超结果等方面观察其临床疗效,探讨分析中西药合用治疗本病的可行性、有效性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共选择60例气虚血瘀痰阻型稳定性冠心病伴有颈动脉斑块患者,使用简单数字随机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共6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脂必泰胶囊0.48g bid和辛伐他汀10mg qN,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qN,总疗程为3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斑块、血脂(TC、TG、HDL、LD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尿酸(UA)及肌酸激酶(CK)的变化,记录好相关数据。结果颈动脉斑块变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数目、斑块积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明显下降(P<0.05),将两组治疗前后的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血脂的变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5),将两组治疗前后的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ALT、CR、UA、CK变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CR、UA、CK均较治疗前轻度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组相比,对照组ALT、CR、UA、CK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脂必泰胶囊联合辛伐他汀能更有效减少气虚血瘀痰阻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数目,减小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并能有效降低TC、TG、LDL,升高HDL的作用,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辛伐他汀治疗,是一种更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