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经济成因与对策-以无证公共场所为例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mp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经济”是以逃税漏税为目的,并躲避政府监督管理的所有经济活动的总称,其产出和收入未包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我国地下经济问题伴随着社会进步迅速发展,矛盾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经济稳定社会和谐。  本文通过对地下经济中的一类特定现象—“无证公共场所”(指未取得卫生许可证从事公共场所的经营活动)为研究出发点,以北京市海淀区为实例,研究产生地下经济问题的社会原因和其经济原理,并提炼科学治理地下经济问题的对策。  首先,采取实证分析方法,对海淀区无证公共场所经营现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无证公共场所的经营现状、特点,对无证公共场所产生的社会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其次,运用经济学的相关分析方法,从消费者(消费者偏好),无证经营者(理性经济人),市场(供求)以及无证经营者与执法部门的博弈等角度对无证经营现象进行分析。过高的守法成本,过低的违法成本,对于经营者来说,无证经营是理性的选择。何况,大部分消费者对有证(取得卫生许可证)单位并无特殊偏好。  通过对无证公共场所的研究发现,我国地下经济的存在是社会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解决地下经济问题,要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导向,增强经营者守法意识,改变消费者偏好,降低守法成本,增加违法成本等多方面改进和完善。清理地下经济,任重而道远,应从长计议,综合治理。政府应当尊重市场运行规律,疏堵结合,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减少甚至消灭地下经济。
其他文献
官员视察企业的活动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正成为建立政企关系的重要活动。本文以2004—2007年上市公司中的制造行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企业特征与官员视察及官员视察与企业绩
学位
心血管病并非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如果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有80%的心血管病可以得到有效的预防    与许多传染性疾病显而易见的传播速度相比,非传染慢性病——心血管病的蔓延趋势一点也不显得迟缓。  2006年末,中国首部心血管病权威报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揭示,中国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正在呈明显增长态势。    心血管病正在“变年轻”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随之而来的可能是
学位
随着“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但是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制造”本身的负面形象,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遭遇到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