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分权和政治集权促使了中国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出现。这一竞争的出现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生产要素配置的扭曲,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耗。本文就是从地方竞争的角度,通过对过度竞争导致经济效率损失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来进行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首先,本文在对转型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提出为节点,再现了中国地方政府利益主体不断明确,利益分化的整个历史过程,发现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纵向竞争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竞争。其次,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分析,层层追溯,发现地方政府竞争主要有两方面的诱导因素,即内在激励因素和外部激励因素。内在诱导主要是地方政府追求中央、地方社会认可和自身利益强化等的内在驱动;外在诱导主要是制度、法律、意识形态变化等的外在驱动。再其次,本文通过对地方竞争行为、诱导因素的综合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主要会产生两种经济效应,即正效应和负效应。正效应主要体现为地方政府竞争带来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区域之间的分工合作、经济效率的提高等;负效应主要体现为地方政府竞争带来重复建设、地方保护、区域分割、市场失灵、经济效率的损失等。最后,本文首先通过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设计简单的模型进行理论分析,阐述地方竞争对市场失灵的内在传导机制并证明了市场失灵导致的经济损失;再通过DEA模型,选取中国的工业产业进行实证分析,简单阐述了地方竞争、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的关系并测算了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导致的经济效率损失;并提出了基于统筹区域发展的地方政府竞争合作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特别之处就是选取地方利益竞争为统筹区域发展研究的研究角度,分析区域发展中的问题,对政府竞争的表现形式进行表述,从内、外在激励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因果分析,从正、反效应两方面进行效应分析,并选取样本区域实证分析区域竞争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以求从政府竞争的角度为统筹区域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为统筹区域发展的思路和模式提供一个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