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我国缺血性脑血管患者数量逐年增多,约10%的卒中患者为严重的大面积脑梗死(1arge hemispheric infarction,LHI),仅依靠内科治疗死亡率可达80%(主要死于严重脑疝),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hemicraniectomy,DHC)作为该类型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已经被大部分临床工作者接受,且有大量研究指出,对于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发病后48h内行去骨瓣减压术对患者有益。但因其在手术时机及病人的选择上存在一些争议,且术后大部分患者生存质量的下降,使得临床工作中对去骨瓣减压手术时机的选择上犹豫不决。本研究通过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的治疗及愈后情况,分析早期手术时机的选择和年龄对愈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选择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登记其信息。纳入标准:1.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梗死面积大于同侧大脑半球的三分之二或提示大脑中动脉梗死;2行骨瓣减压术;3.未发生梗死后出血;4.发病前无明显残疾。排除标准:1.死于其他并发症的患者;2.发病时间至手术时间大于48h的患者。通过整理患者发病至术前时间,将患者分为超早期手术组(发病24h内)、早期手术组(发病24-48h内),随访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及存活患者术后一年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使用SPSS23.0做数据统计,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检验,按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其中60岁以下患者(包括60岁)18例,60岁以上53例,年龄40-86岁,平均年龄62岁,根据统计结果建立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将变量赋值为:年龄(X1:大于60岁=1,小于等于60岁=0)、手术时机(X2:发病24-48h内手术=1,发病24h内手术=0),术后一年愈后情况(Y:死亡=1,mRS评分≥4分=2,mRS评分<4分=3)。按α=0.05为检验水准,通过计算可知若仅考虑年龄与手术时机对患者术后一年愈后的影响,那么年龄在60岁以下的患者,其获得满意愈后的OR值是60岁以上患者的1.706倍(95%CI:0.517-5.632),χ2=0.768,P=0.381;行超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获得满意愈后的OR值是行早期手术患者的1.481倍(95%CI:0.517-4.247),χ2=0.535,P=0.465。结论:年龄的差异对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一年愈后有影响,年龄在60岁(包括60岁)以下的患者可获得更好的愈后。行超早期手术患者一年愈后比早期行该治疗的患者愈后好。故当患者发病年龄小于60岁时,尽早手术可使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