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十分复杂,是多种慢性肝损伤共有的病理改变,也是是绝大多数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中国的慢性肝损伤患者人数众多,如不及时干预,可进展成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其终末期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纤毛存在于真核细胞表面。最近有研究提出纤毛的缺失与肝纤维化相关,而纤毛内转运(IFT)是纤毛生成及维持正常功能的关键,可运输多种蛋白质及传递相关信号分子,从而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纤毛内转运的正常运转又依赖于多种纤毛内转运蛋白的协作。IFT20属于IFT-B复合体,在肝脏大量表达。目前并无相关IFT20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IFT20是否参与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以及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方法利用四氯化碳(CCL4)法构建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以及Sirius Red染色法检测造模效果;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IHC)、免疫荧光(IF)检测IFT20在正常及肝纤维化小鼠模型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免疫组织化学(IHC)、免疫荧光(IF)检测IFT20在正常及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利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刺激人肝星状细胞LX-2和小鼠肝星状细胞HSC-T6,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肝纤维化相关指标α-SMA及IFT20的表达变化。通过si RNA及IFT20过表达质粒转染LX-2构建IFT20低表达和过表达细胞株,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IFT20的表达变化对HSCs活化影响;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IFT20的表达水平变化是否影响LX-2细胞增殖能力,通过细胞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IFT20的表达水平变化是否影响LX-2的迁移能力。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当LX-2进一步活化后IFT20的表达变化是否与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利用hedgehog通路抑制剂(cyclopamine)处理LX-2,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IFT20的表达变化。结果IFT20表达于肝星状细胞中,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相较于正常肝组织,肝纤维化患者及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中的IFT20表达升高,且在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中,IFT20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与肝纤维化呈正比(p<0.05)。LX-2和HSC-T6经TGF-β1刺激后,TGF-β1在显著诱导肝纤维化相关指标表达增高的同时,IFT20的表达也显著增高(p<0.05)。通过si RNA抑制LX-2中IFT20表达后,肝纤维化相关指标表达随之下调,hedgehog信号通路下游分子表达下调,并且LX-2细胞系的增殖及迁移能力也相应减弱。相反,过表达IFT20则发挥与上述相反的作用。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LX-2后,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及IFT20表达下调(P<0.05)。结论IFT20通过hedgehog通路促进HSCs活化及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为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