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陆稻IAPAR9的主要营养特性及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dswd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对巴西陆稻的主要营养特性及其与氮、磷、钾用量的关系,以及氮、磷、钾用量配方对巴西陆稻IAPAR9的产量与品质和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所得主要结果如下: (1)巴西陆稻IAPAR9生育前期具有较弱的干物质积累能力,干物质不能较多的转运到穗部中去。巴西陆稻移栽期—分蘖盛期的氮、磷、钾吸收量较少,约占其吸收总量的10%,分蘖盛期—孕穗期干物质积累占总量的比重最大,占全生育期干物质总量的50%左右。在中低氮、磷、钾水平下,根系活力较强,吸肥优势明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近年来我国黄淮麦区有代表性的3个大穗小麦品种(系)陕302518、84加79、鲁91-3为材料,以目前生产上推广利用的小麦品种陕229、西农2208和临旱957为对照,从(1)籽粒的鲜体积、鲜重及干重变化动态;(2)叶、叶鞘、茎秆、穗草和籽粒的相互协调及干重变化;(3)源、库、流特性等三个方面研究了大穗小麦的灌浆特性及灌浆不饱的原因.本研究结果表明:大穗小麦具有显著多的穗粒数,且籽粒鲜体积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和生产受非生物胁迫(如盐、干旱、低温等)的严重影响。特别是干旱胁迫,对于水稻等农作物的农业生产危害日趋严重。具有AN1结构的锌指蛋白在植物响应及调控非生物胁迫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实验室克隆了水稻AN1型锌指蛋白家族中一个含有特异性锌指结构(AN1/C2H2)的成员ZFP319,并对其分子特性和功能进行分析研究,还初步探究了它在
本研究采用自然对比调查、定点定位观察、多年多点资料收集积累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省旱地小麦产区的土壤水分积耗规律,季节性、垂直性动态变化以及不同降水年型对产量丰欠的影响,提出一年一作旱地小麦休闲期采用留高茬粉碎麦草覆盖,使土壤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可起到接纳雨水、减少蒸发、降低地温、保护土壤的良好效果;在小麦生育期采用地膜覆盖膜际条播栽培或全覆盖穴播栽培,可起到全生育期土壤封闭保墒的效果。大量...
A high-performance noncoh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 is proposed in the broadcasting phase of a two-way relay transmission (TWRT), where multiple-symbol diffe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