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近世是怪异小说和传奇小说十分盛行的年代。僧侣浅井了意是那一时期最流行的作家。在浅井了意留给后人的众多的作品中,《伽婢子》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是其中的精华。《伽婢子》是中国元末明初的落魄文人瞿佑创作的文言小说集《剪灯新话》的翻案作品,是日本近世初期翻案小说的白眉,对其后的《古今奇谈英草子》和《雨月物语》等都有很深的影响。一般说来日文中的“翻案”之意就是根据原作重新创作的现象,是借用国外小说、戏剧作品等的基本情节,改变地名、人名、背景、风俗的一种创作方法。浅井了意不仅运用了上述翻案方法,还运用了变更细节、删改结尾等较高层次的翻案手法。本文在比较《剪灯新话》和《伽婢子》的基础上,对《伽婢子》的主题演变、演变原因和了意的文学性格进行了研究。瞿佑和了意都受到了三教一致风潮的影响,混淆了儒教和佛教的学说,讲述了鬼神的故事,但是两者的立场却是不同的。经历了战乱和失去恋人的痛苦后,瞿佑在作品中歇斯底里地讲述的只是自己的落魄和内心的苦楚。在他看来,只要能把自己的痛苦讲述出来、只要能够通过讲述赢得更多的听众就是最大的满足。但是,了意采取的却是要对父母尽孝、要笃信佛教这样一种说教僧的姿态。他从本质上理解儒教、佛教、道教(神道),主张以佛教为根本的融合主意。也就是说,了意以三教一致为基础,确立了佛教的优势地位。但是,作为虔诚的佛教信徒,了意虽然在积极地进行说教,可是其内心深处却蕴含着痛苦。这和他前半生漂泊不定的生活有很大的关落魄武士的伤感来表达自身的哀伤,但是这种表达是极为含蓄和委婉的。相反,他把自身的不幸升华成为苦于赋税的农民的不幸,而这也正是了意作品的最大价值。正因为如此,《伽婢子》没有像《剪灯新话》那样歇斯底里地悲叹自身的不幸,而是在宣传佛教的同时描绘出了民众的痛苦,从而成为日本近世初期翻案文学的白眉,深深地影响着后世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