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绩效研究

来源 :北京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zhong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新的收购方式,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对于管理层收购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绩效的真正改变,学界对此意见不一。统一的认识是作为一种权改革方法实现了国有股退出,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肯定。管理层收购能否给公司带来经营绩效的提升,众多学者运用会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事件研究法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管理层收购进行绩效考察的文献较少,因此,本文拟采用G/DEA方法对2003年至2008年我国发生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案例进行研究,以确定管理层收购能否对上市公司的绩效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幅度。  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明确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的简要概述。  第二部分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进行概述。本部分主要对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特征、动因、模式进行研究。从制度背景、定价方式、融资问题、监管和风险控制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实践存在着诸如融资渠道狭窄、定价不清、监管不力等问题。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G/DEA模型和样本选择。通过管理层收购的实际情况,确定指标体系、样本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到样本数据。第四部分基于G/DEA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进行绩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在以法人股转让实现管理层收购的类型中,基本上没有体现出DEA有效值。二、在其他三类的绩效基本上在并购当年或第二年达到峰值,此后出现下降或稍有反弹的现象。三、从单个样本在连续五年的绩效上看,只有41%的样本能够在并购后两年都达到DEA有效。综上所述,没有充分有利的证据说明管理层收购可以明显提升上市公司的绩效。  第四部分,政策建议。一、依托金融市场的逐渐完善,不断扩宽管理层收购的融资渠道。二、建立完善的针对管理层收购的法律监管体系。三、建立更加合理的定价机制。四、引入成熟中介机构,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管理层收购中的作用。五、构建新型治理结构,转化经营模式。总结本文,主要有两方面的创新,一是数据充分,从2003年直到2008年,而是方法独特,采用G/DEA方法,弥补了单纯采用会计方法的不足。但是本文也有不足之处。本文选择完成管理层收购的当年和前后各两年,延长样本期间并剔除延长期内的外力因素干扰可以更好的分析绩效。限于笔者数学能力,以后的研究者可以从这方面继续努力。
其他文献
一、前言     为树立全新的物业管理形象,使物业管理充分体现“人性化、信息化和高度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我公司在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采用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产品,开发设计了一套具有标准化、规范化和普遍适用性强的“人员和车辆进出小区智能化管理方案”。上述方案的实施将为现代社区增添一份现代物业管理的生活色彩,使业主能充分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安全与舒适。     二、系统实现的功能     1.远距离识别,
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展开的关键时期,对这个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对于更进一步把握好改革的要求和方向,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
本文从货币职能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层次货币所主要履行的货币职能,认为狭义货币M1主要履行交易媒介职能,准货币QM主要履行价值储藏职能,对实体经济价格水平直接造成影响的主要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商直接投资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成为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
历史经验表明,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因此,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型经济成长道路,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并且通过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