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市机动车快速增长,从1995年至2004年,市区机动车保有量年均增长率10.5%,截至2006年底,市区机动车保有量为43.3万辆。然而,由于西安市道路网整体规模不足,道路网结构等级远未完善等问题,城市交通拥堵,环境空气污染进一步加剧。通过西安市机动车流量分布、交通负荷及行程延误的分析,西安市交通拥堵主要集中在一环路及一环内、二环路以内次之。机动车行驶工况恶劣,实测表明,典型道路平均车速21.2km/h,怠速、加速、减速、匀速的时间占总行程时间的比例分别为:12.7%、32.9%、33.3%、21.0%。通过隧道试验监测得出:2005年西安城市机动车CO和NOx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6.89 g/(km·辆)和0.80 g/(km·辆),全市机动车排放CO、NOx、HC总量分别为5.67万吨、0.65万吨、0.58万吨。机动车排气对城市环境空气的污染日趋严重,西安市2001年到2005年NO2/SO2年均比率总体成上升趋势,空气污染正逐步由煤烟型污染向机动车尾气型污染转变。机动车排放引起的道路污染实际监测表明:西安市因机动车产生的CO污染已经相当严重,局部区域已经形成“面污染”,所监测的道路及交叉口中心、人行道及背景点CO浓度日均值的平均值分别为9.501mg/m3、8.001 mg/m3、6.894 mg/m3,都超过国家三级标准;西安市NOx污染相对较轻,所监测的道路及交叉口中心、人行道及背景点NO2浓度日均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047 mg/m3、0.040 mg/m3、0.035mg/m3,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日均值标准;监测O3浓度平均值为0.099 mg/m3,小时值浓度范围在0.054~0.144mg/m3,未超过国家二级小时标准。影响机动车排放污染主要因素包括:机动车排放控制水平、检测维修I/M制度执行情况、燃料、运行工况等,从这几方面提出污染防治对策。机动车单车排气污染控制提出“新车堵源头、加强在用车管理、淘汰老旧车型”的工作思路,加强在用机动车检测维修制度是机动车污染防治的重点之一;提高和改善车用燃料质量、大力发展天然气汽车;通过调整城市布局、加强路网建设、改善交通管理及发展公共交通等改善交通,减少污染,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由于机动车污染防治涉及政府多个部门,由市政府牵头,通过制度化和法制化建立健全机动车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管理,各部门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管理机制是机动车污染防治的关键。